五香拈痛丸

WU XIANG NIAN T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胃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4%
腎經 13%
膽經 5%
心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香拈痛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的功效。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藥性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燥濕健脾。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木香能通暢氣機,緩解疼痛,同時還能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整體的康復。

在五香拈痛丸中,木香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止痛、消炎、消腫的效果。

五香拈痛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肉桂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五香拈痛丸中其他藥材多屬溫和性,肉桂的加入能夠增強藥效,使其溫陽散寒的作用更為明顯,有助於更好地治療寒性疼痛。

五香拈痛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有效緩解。
  2. 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丁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活血,化解濕氣,對於寒濕阻滯所致的疼痛,丁香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五香拈痛丸中丁香的加入,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效果,有效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

「五香拈痛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性。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以下作用:

  • 活血化瘀: 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因此,乳香在「五香拈痛丸」中,能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五香拈痛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芳香化濕,理氣止痛: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理氣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除濕濁,並通過疏通氣機來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五香拈痛丸的組成中,其他藥物也多具有化濕、理氣、止痛等作用,藿香的加入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功效,進一步提高藥效。

五香拈痛丸中添加沉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功效。對於寒凝氣滯、脘腹疼痛、腎虛腰痛等症狀,沉香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氣血運行。

二、溫腎助陽: 五香拈痛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痹痛,而沉香溫腎助陽,能溫煦腎陽,驅散寒濕,從根本上改善寒濕痹痛的病症。同時,沉香還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緩解疼痛帶來的精神緊張和焦慮。

五香拈痛丸中含有斑蝥,主要基於其「通經散結,攻毒拔毒」的功效。斑蝥性峻烈,具強烈的毒性,但同時也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寒濕凝滯、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然而,斑蝥毒性強,使用需嚴格控制劑量及炮製方法,以減輕其毒性,避免不良反應。因此,五香拈痛丸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購買或使用。

五香拈痛丸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利用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強力瀉下的作用,可以通腸瀉熱、消腫止痛。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巴豆可以透過瀉下作用,排出體內瘀血,達到止痛的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在五香拈痛丸中,巴豆的用量經過嚴格控制,並配合其他藥材以減緩其毒性。服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安全。

主治功效


五香拈痛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五香拈痛丸主要用於治療 婦人心腹痛,或又有小腹痛者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五香拈痛丸以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

  • 溫經散寒: 肉桂溫腎助陽、溫經散寒,丁香溫胃降逆、暖肝疏肝,二者合用可溫暖胞宮,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腹痛。
  • 行氣止痛: 木香調理脾胃、行氣止痛,沉香寧心安神、調節呼吸,二者合用可疏理氣機,氣行則血行,氣血通暢則疼痛自止。
  • 活血化瘀: 乳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斑蝥解毒殺菌、活血通絡,二者合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燥濕健脾、解暑祛溼: 藿香燥濕健脾、解暑祛溼,可改善脾胃功能,祛除體內濕氣。
  • 去痰利水、破癰消腫: 巴豆去痰利水、破癰消腫,可幫助排除體內痰濕水飲。

從古文提到的外用療法來推測,此方劑亦可能被用於外部敷貼,利用藥物的熱性及活血化瘀的功效,直接作用於疼痛部位,達到止痛效果。

總結:

五香拈痛丸通過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綜合作用,來治療婦女因寒凝氣滯血瘀引起的心腹痛及小腹痛。

傳統服藥法


木香半兩,官桂半兩,丁香半兩,乳香半兩,藿香葉半兩,沈香半兩,斑蝥7枚,巴豆3粒(去油)。
上為細末,白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有大毒,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臍下正中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五香拈痛丸, 出處:《女科百問》卷上。 組成:木香半兩,官桂半兩,丁香半兩,乳香半兩,藿香葉半兩,沉香半兩,斑蝥7枚,巴豆3粒(去油)。 主治:婦人心腹痛,或又有小腹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