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煎丸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香煎丸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筋骨疼痛等症狀,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乳香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香煎丸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中藥,共同發揮療效。
香煎丸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理氣止痛:沉香氣味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陽痿等症,可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二、溫腎助陽:沉香性溫,入腎經,可溫腎壯陽、益氣補虛。對於腎陽虛衰、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可起到溫腎壯陽、固精止遺的作用。
因此,香煎丸方劑中加入沉香,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理氣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香煎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嘔吐泄瀉等症狀,肉荳蔻能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症狀。
- 燥濕化痰,止嘔止瀉:肉荳蔻亦具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脾胃濕痰所致的嘔吐、泄瀉等症狀,肉荳蔻能起到燥濕化痰、止嘔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提高療效。
香煎丸方劑中包含百草霜,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香煎丸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百草霜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 收斂生肌: 百草霜具有一定的收斂生肌作用,可促進創傷癒合,對於一些伴有創傷的咽喉疾病,百草霜可以幫助傷口修復,促進癒合。
香煎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木香亦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的作用,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對於食積不化、腹痛腹瀉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香煎丸方劑中加入木香,旨在通過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達到行氣止痛、消食止瀉的功效。
香煎丸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丁香能有效改善。
- 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腰膝冷痛等症。
香煎丸中加入丁香,不僅能溫中散寒,更能行氣止痛,達到治療寒凝氣滯、脾胃虛寒等症的功效。
香煎丸方劑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 攻堅逐瘀:巴豆性烈,味辛,具有攻堅逐瘀、瀉下通便的作用。在香煎丸中,巴豆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攻破寒凝血瘀,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達到治療頑固性便祕的目的。
- 配合其他藥材:香煎丸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巴豆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巴豆與其他潤腸通便的藥材配合使用,可使通便效果更顯著。
主治功效
香煎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香煎丸主要針對脾胃、肝腎及氣血等方面的問題,具有多種功效。以下是基於古文的分析:
一、溫補脾胃,消食化積
多篇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脾胃虛弱」、「脾胃虛寒」、「飲食不消」、「宿食不消」、「噫氣生熟」、「面黃腹脹」、「臟腑不調」、「水穀不化」等症狀。
原理分析:
-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司,導致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問題。
- 香煎丸中多含溫中散寒、行氣健脾的藥物,如肉豆蔻、木香、丁香、生薑、厚朴等,能溫暖脾胃、促進運化、消食導滯,從而改善脾胃功能,消除腹脹、噫氣等症狀。
二、溫補腎陽,壯陽益氣
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腎氣虛」、「下元傷憊,陽事不能」、「小腸氣痛」、「腰腳重疼」等症狀。
原理分析:
-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腎陽虛衰則陽事不舉、腰膝酸軟、精神萎靡。
- 香煎丸中含有補腎壯陽的藥物,如附子、天雄、草烏、肉蓯蓉、巴戟天等,能溫補腎陽、益精填髓,從而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三、疏肝理氣,解鬱止痛
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肝元氣虛」、「肝受風邪」、「面多青黃」、「腹脅脹滿」、「悒悒不樂」、「口苦頭痛」、「兩脅脹滿,引少腹痛」、「心胸痞滿」等症狀。
原理分析:
-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導致胸脅脹滿、情志抑鬱等問題。
- 香煎丸中含有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沉香、青皮、陳皮等,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從而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血結刺痛」、「婦人血氣疼痛」等症狀。
原理分析:
- **氣滯血瘀則不通,不通則痛。**香煎丸中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乳香等,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從而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
五、化痰降逆,止嘔
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膈氣」、「咽喉噎塞」、「煩悶嘔吐」、「嘔逆不下食」、「痰逆噁心」等症狀。
原理分析:
- **痰濕阻滯,胃氣上逆則嘔。**香煎丸中含有化痰降逆的藥物,如半夏、杏仁等,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從而緩解嘔吐、噁心等症狀。
六、散寒止痛
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冷積症積」、「傷冷心痛」、「心腹暴痛」等症狀。
原理分析:
- **寒邪凝滯,氣血不通則痛。**香煎丸中含有溫中散寒的藥物,如乾薑、桂枝、附子等,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從而緩解寒邪所致的疼痛。
七、治療小兒疾病
古文記載香煎丸可治療「小兒嘔逆,心腹疼痛,化水穀,消積聚」。
原理分析:
- **小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易受飲食積滯影響。**香煎丸中含有健脾消食的藥物,能幫助小兒消化食物、消積化滯,從而改善脾胃功能。
總結
綜上所述,香煎丸是一首具有溫補脾胃、溫補腎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降逆、散寒止痛等多種功效的方劑。其治療範圍廣泛,涵蓋了脾胃、肝腎、氣血等多個方面,尤其擅長治療虛寒性疾病和氣機阻滯性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香煎丸組成略有差異,其功效也可能有所側重。
傳統服藥法
乳香1錢,沈香1錢,肉豆蔻1個(煨),百草霜1錢,木香1錢,丁香1錢,巴豆14粒(出油如霜)。
上為末。煮酒封頭蠟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5丸,淡生薑湯送下。常服以通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中巴豆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九。 組成:乳香1錢,沉香1錢,肉豆蔻1個(煨),百草霜1錢,木香1錢,丁香1錢,巴豆14粒(出油如霜)。 主治:小兒蟲動,腹痛啼叫,口吐涎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