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巴霜黃蠟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巴豆性峻烈,具有強烈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通利大便。此特性有助於治療便祕、腹脹等症狀。
- 消腫止痛:巴豆還具有消腫止痛的效果,能針對外傷、腫毒等病症,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巴霜黃蠟丸方劑中添加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形劑:蜂蠟具有良好的固形性,可將藥物成分粘合在一起,形成丸劑,方便服用。同時,蜂蠟能有效防止藥物揮發,保持藥效穩定。
- 潤滑劑:蜂蠟具有潤滑作用,可以降低丸劑在製作過程中的粘連,使其更容易成型。此外,蜂蠟在服用後能潤滑腸道,幫助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總之,蜂蠟在巴霜黃蠟丸中扮演著固形劑和潤滑劑的角色,有助於藥物製劑的成型和藥效的發揮。
巴霜黃蠟丸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止瀉,和胃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其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之功,能有效緩解因飲食積滯、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痛、腹脹、泄瀉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止瀉作用。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巴霜黃蠟丸藥性偏燥,木香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療效,使藥力更能發揮作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巴霜黃蠟丸中添加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丁香,可以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
- 芳香化濕,行氣止痛: 丁香氣味芳香,具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濕邪阻滯、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丁香可以起到疏通氣血、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巴霜黃蠟丸中加入丁香,不僅可以溫中散寒,還可以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綜合作用於治療相關病症。
「巴霜黃蠟丸」方劑中加入「百草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百草霜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針對外傷感染、發炎、疼痛等症狀發揮作用。
- 收斂生肌、促進癒合: 百草霜富含多種植物成分,具有收斂生肌、促進癒合的功效,能加速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因此,在「巴霜黃蠟丸」中加入百草霜,旨在提升方劑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收斂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外傷感染、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巴霜黃蠟丸主治「冷積瀉痢」,意指因寒邪凝滯或脾胃虛冷導致的積滯與泄瀉。此類病證多見於以下特徵:
- 寒象明顯:腹部冷痛、喜溫喜按、瀉下清稀或完穀不化。
- 積滯內停:可能兼見脘腹脹滿、排便不暢(寒性便秘)或瀉痢夾雜未消化食物。
古代醫家認為,此方通過溫通寒積、固澀止瀉雙向調節,既能攻逐冷積,又可防止瀉痢過度耗傷正氣。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解析
巴霜(巴豆霜)
- 性味:辛熱大毒,峻下冷積。
- 作用:攻逐沉寒冷積,開通腸道閉塞,為「斬關奪門」之將。其製霜後毒性稍緩,專攻寒性積滯。
- 配伍意義:針對「冷積」核心病機,為君藥。
黃蠟(蜂蠟)
- 性味:甘微溫,具收斂固澀之性。
- 作用:中和巴豆峻烈之性,緩其攻下,兼能護腸止瀉。
- 配伍意義:制約巴霜毒性,防止瀉痢過度,為臣藥。
木香、丁香
- 木香:辛溫,行氣止痛,醒脾消脹。
- 丁香:辛溫,溫中降逆,散寒止嘔。
- 配伍意義:輔助巴霜溫通行滯,化解氣機瘀堵,為佐藥。
百草霜(鍋底灰)
- 性味:辛溫,具收澀止血、吸附穢濁之功。
- 作用:吸附腸道濕濁,輔助止瀉。
- 配伍意義:針對瀉痢穢濁,協助黃蠟固澀。
杏霜(杏仁霜)、肉蔻霜
- 杏霜:苦溫,降肺氣以通腸(肺與大腸相表裡)。
- 肉蔻霜:辛溫,溫中澀腸止瀉。
- 配伍意義:一宣一斂,調節腸道氣機,增強溫澀之效。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溫通攻積為主,固澀調氣為輔」為核心,體現「通因通用」與「標本兼治」的思路:
- 攻逐冷積:巴霜為主力,破除寒凝積滯,解決根本病因。
- 制約毒性:黃蠟、百草霜緩和巴霜峻瀉,防止傷正。
- 調節氣機:木香、丁香行氣,杏霜宣肺,肉蔻收澀,使積去而不留邪,瀉止而不留瘀。
- 外用納臍:透過神闕穴(臍)吸收藥力,直達腸腑,避免巴豆口服對上消化道的刺激。
總結
巴霜黃蠟丸的設計展現古人對「寒積瀉痢」的深刻理解:
- 以巴豆霜為鋒刃,斬除寒積;
- 以黃蠟為韁繩,駕馭藥性猛烈;
- 佐以行氣、溫澀之品,協調腸道功能。
其外用之法亦巧妙避開口服風險,體現「猛藥緩用」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巴霜、黃蠟、木香、丁香、百草霜、杏霜、肉蔻霜。
上為丸。
納臍中,暖臍膏蓋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巴霜黃蠟丸, 出處:《理瀹》。 組成:巴霜、黃蠟、木香、丁香、百草霜、杏霜、肉蔻霜。 主治:冷積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