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金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降逆止嘔,和胃止痛: 沉香性溫,具有降逆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涼金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症見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慾不振、腹痛等。沉香能降逆氣,止嘔吐,和胃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可改善心脾虛損所致的消化不良和腹痛等症狀。
- 芳香開竅,醒神安神: 沉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的作用。對於心脾兩虛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沉香可起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作用。
因此,涼金丸中加入沉香,不僅能緩解心脾虛損的症狀,更能起到改善心神、促進康復的作用。
涼金丸中含有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皁莢味苦,性寒,入肺、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等作用。對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涼金丸中加入皁莢,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積極作用。
涼金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健脾消食: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之功。涼金丸主治濕熱蘊結,脾胃不和,症見腹脹疼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木香能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濕熱蘊結,緩解腹脹疼痛等症狀。
- 消食導滯,化濕止瀉: 涼金丸中常配伍陳皮、枳實等理氣健脾藥物,木香與之相配,能加強消食導滯,化濕止瀉的功效,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病症康復。
總而言之,木香在涼金丸中,能發揮疏肝理氣、健脾消食、消食導滯、化濕止瀉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的目的。
涼金丸中添加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涼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丁香的溫中散寒之性,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
- 行氣止痛: 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氣血,緩解腹痛。涼金丸中加入丁香,可以增強藥物的止痛效果,使治療效果更佳。
總而言之,涼金丸中添加丁香,主要利用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的目的。
涼金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瘀止痛:三稜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涼金丸主治癥結,而三稜有助於破除瘀血阻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消積化瘀:三稜還有消積化瘀的作用。涼金丸中常加入其他消積化瘀的藥物,三稜的加入可以加強藥效,促進消化,改善癥結。
總之,三稜在涼金丸方劑中起到破瘀止痛、消積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癥結等病症。
涼金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是利用其 利水消腫 的功效。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 瀉肺降氣、利水消腫 的作用,對於肺熱喘咳、水腫、痰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涼金丸通常用於治療 肺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促、水腫 等症狀,葶藶子在其中可以 宣肺利水、化痰止咳,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
涼金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涼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亦具消腫止痛之功,能有效緩解因跌打損傷引起的腫脹疼痛。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可加強消腫止痛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乳香在涼金丸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等症。
涼金丸中包含莪朮,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方面的藥理作用:
- 破瘀消癥: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血瘀阻滯而導致的癥結,對於治療肝脾腫大、腹痛、積聚等病症有積極作用。
- 清熱解毒: 莪朮還兼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而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與涼金丸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莪朮在涼金丸中發揮著破瘀消癥、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病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涼金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記載主治「心腹氣痛、胃口痛、脾濕壅腫、停食停水」,其病機核心在於 氣滯、濕阻、食積,屬中醫「實證」範疇:
- 心腹氣痛、胃口痛:多因氣機不暢,寒凝或濕阻導致經絡不通而痛。方中沈香、木香、丁香等辛香行氣藥,能疏解氣滯,溫通止痛。
- 脾濕壅腫: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泛溢肌膚則腫。葶藶子瀉肺行水,三稜、莪朮破血行氣,共奏祛濕消腫之效。
- 停食停水:飲食不化,積滯中焦。皂角、豆霜(即巴豆霜)峻下攻積,配合棗肉製丸緩其烈性,導滯通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九味藥可歸納為 **「行氣-破積-逐水」**三大方向,層層推進:
1. 行氣解鬱,通絡止痛
- 沈香:降氣溫中,善治胸腹氣逆脹痛。
- 木香:調理三焦氣滯,尤長於脾胃升降。
- 丁香:溫胃止嘔,散寒止痛,與沈香、木香協同強化行氣效力。
- 乳香:活血定痛,針對氣滯血瘀之痛症。
2. 破積消滯,攻下導滯
- 三稜、莪朮: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主治癥瘕痞塊(如脾濕壅腫)。
- 皂角:辛鹹性烈,滌痰通竅,兼能通便消積。
- 巴豆霜:峻下冷積,開通閉塞,為攻逐停食停水之猛藥。
3. 瀉肺行水,祛濕消腫
- 葶藶子:瀉肺氣之壅閉,利水消腫,針對「脾濕壅腫」之上源(肺為水之上源)。
製劑巧思
- 棗肉為丸:緩和巴豆霜、皂角之峻烈,保護脾胃。
- 玻璃瓶貯:古代玻璃珍貴,用於密封防潮,保存藥性。
配伍特點
此方以「通泄」為主,針對 氣、血、水、食四鬱並治:
- 氣滯用沈香、木香;
- 血瘀用三稜、莪朮、乳香;
- 水濕用葶藶子;
- 食積用巴豆霜、皂角。
全方集辛開苦降、峻下溫通於一體,體現「通則不痛」之治則,適用於實證壅滯之急症,然須辨明虛實,非虛弱患者所宜。
傳統服藥法
沈香6錢7分,皂角6錢7分,豆霜6錢7分,木香6錢7分,丁香6錢7分,三稜6錢7分,葶藶6錢7分,乳香6錢7分,莪朮6錢7分。消積調胃,止痛除濕。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玻璃瓶貯。
每服15丸,用白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止痛、消腫化滯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涼金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沉香6錢7分,皂角6錢7分,豆霜6錢7分,木香6錢7分,丁香6錢7分,三棱6錢7分,葶藶6錢7分,乳香6錢7分,莪朮6錢7分。 主治:消積調胃,止痛除濕。主治:心腹氣痛,胃口痛,脾濕壅腫,停食停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