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備急紅丸子中加入沉香,主要源於其兩大藥性:
一、溫中散寒: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能溫補脾腎陽氣,散寒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寒邪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沉香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二、行氣止痛: 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對於心腹冷痛、胸悶氣短等症狀,沉香能起到行氣止痛、舒緩胸悶的功效。
因此,沉香在備急紅丸子中,能發揮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寒邪客胃、氣滯血瘀等症狀的作用。
備急紅丸子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 急救用途: 硇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古代醫學中被認為具有快速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用於治療一些危急重症,例如蛇蟲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備急紅丸子作為急救藥方,因此選用硇砂來快速應對緊急情況。
- 配伍減毒: 硇砂的毒性較強,但在備急紅丸子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減緩其毒性,使其功效更為突出,並降低副作用。例如,與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配伍,可以使硇砂的作用更加安全有效。
備急紅丸子中包含使君子,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止瀉: 使君子味甘、性溫,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尤其對蛔蟲、蟯蟲有顯著療效。備急紅丸子以治療小兒疳積、腹痛、腹瀉為主,使君子可有效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消化吸收,達到止瀉的效果。
- 消積化滯: 使君子還具有消食積、化滯氣的作用,對於小兒脾胃虛弱,食積不消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備急紅丸子中其他藥材如山楂、麥芽等也具有消食化滯的作用,與使君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備急紅丸子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蓽澄茄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氣血不通所致的脘腹冷痛、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燥濕止瀉:蓽澄茄亦有燥濕止瀉的功效,能夠有效改善脾胃虛寒、濕濁內停所致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備急紅丸子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燥濕止瀉為主要功效,蓽澄茄的加入可增強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並有助於改善腹瀉等症狀。
備急紅丸子中包含莪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血消積的功效。對於由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胸痛、積滯腹脹等症狀,莪朮能起到疏通氣血、消散瘀積的作用,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莪朮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莪朮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備急紅丸子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破瘀散結: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三稜,旨在破除瘀血積聚,散結消腫,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
- 助消化:三稜亦具健脾消食的功效,可幫助消化吸收,促進腸胃蠕動,改善食積停滯,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三稜在備急紅丸子中發揮着破瘀散結、助消化之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奏止痛消腫之功。
備急紅丸子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等症。古代醫家認爲,硃砂可鎮心火,清心熱,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解毒止痛: 硃砂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一些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此外,硃砂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用於緩解一些疼痛症狀。
需要強調的是,硃砂具有毒性,需謹慎使用,需遵醫囑服用。
備急紅丸子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備急紅丸子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緩解患者的疼痛,並促進消化,改善症狀。
- 疏肝解鬱: 木香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緩解患者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悶、腹脹等不適。備急紅丸子中加入木香,可綜合調理患者的氣機,達到更佳的療效。
備急紅丸子中包含檳榔,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消食積、導滯氣,有助於促進消化,解除因飲食不節造成的腹脹、便祕等症狀。在備急紅丸子中,檳榔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緩解食積引起的各種不適。
2. 行氣止痛:檳榔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可以疏通經絡,緩解腹部疼痛。在備急紅丸子中,檳榔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合,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備急紅丸子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肉荳蔻有助於溫暖脾胃,緩解疼痛。
二、 固澀止瀉: 肉荳蔻還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虛洩瀉、久痢不止等症。備急紅丸子中加入肉荳蔻,有助於固澀腸胃,減少腹瀉。
備急紅丸子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在於丁香的溫性與辛香氣味。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是為了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改善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同時,丁香的溫腎助陽之效,也能配合其他藥材,提升整體溫陽散寒的效果,有助於快速緩解病症。
備急紅丸子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攻逐寒邪,溫通腸道: 巴豆性溫,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攻逐寒邪之功效。對於寒邪凝滯,腸胃不暢,症見腹痛、腹脹、便溏、嘔吐等,巴豆可以溫通腸道,驅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 溫陽散寒,止痛消腫: 巴豆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寒邪侵襲,導致腹痛、腹脹、寒肢厥逆等症,巴豆可以溫陽散寒,止痛消腫,改善患者的寒性症狀。
備急紅丸子方中含有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瀉下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歸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備急紅丸子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牽牛子可有效促進腸蠕動,排除宿便,緩解便祕症狀。
二、清熱解毒: 牽牛子除了通便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一些因熱毒蘊結所致的便祕,牽牛子可起到清熱解毒、通便瀉下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的病症改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備急紅丸子》傳統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腸氣及一切心腹氣痛,酒食積氣」,屬中醫「氣滯血瘀、食積寒凝」之證。
- 小腸氣:指寒凝肝脈、氣機不通所致疝氣疼痛,痛引少腹,或陰囊腫脹。
- 心腹氣痛:泛指胸腹部氣滯脹痛,多因寒邪凝滯、氣血不通所引發。
- 酒食積氣:過食油膩酒酪,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宿食停滯,氣機壅塞,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等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行氣破積、溫散止痛」為核心,配伍層次如下:
行氣破滯,消積導滯
- 檳榔、木香、沈香:調暢三焦氣機,檳榔降氣通腑,木香醒脾行滯,沈香溫中降逆,共解氣結脹痛。
- 蓬莪朮、荊三稜(醋製):醋浸加強入肝散瘀,破血行氣,專攻頑固積滯與瘀結疼痛。
- 牽牛子、巴豆(生用不去油):峻下逐積,巴豆辛熱走竄,牽牛子瀉下通便,合攻痰飲、宿食、寒積等有形實邪。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 蓽澄茄、母丁香、肉豆蔻:溫脾暖胃,散寒止痛,肉豆蔻兼澀腸止瀉,緩和巴豆、牽牛峻瀉之弊。
- 硇砂(別研):性溫有毒,能散結消積,助破瘀通絡,尤對寒凝氣結之疝痛有效。
安神定驚,殺蟲消疳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兼防氣逆擾神。
- 使君子:殺蟲消積,針對蟲積或飲食不潔誘發之腹痛。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機轉
- 攻補兼施,峻藥緩用:巴豆、牽牛雖峻猛,但配伍溫中藥(如丁香、肉豆蔻)和少量丸劑(綠豆大),減其暴烈之性,取「微利一行」而不傷正。
- 氣血並治:莪朮、三稜破血,配合沉香、木香行氣,符合「氣行則血行」之理。
四、推論潛在應用
此方設計針對「寒實積滯」之急症,尤其適合:
- 寒邪直中致心腹猝痛(如冷食誘發胃脘痛)。
- 酒積鬱久化熱未顯者(方中無清熱藥,宜暫用)。
- 小腸疝氣屬寒凝肝脈者(配茴香酒增強散寒)。
註:全方偏辛溫燥烈,體現「急則治標」思路,強調「微利即止」,符合「備急」方名之意。
傳統服藥法
沈香1分,硇砂(別研)1分,使君子1分,蓽澄茄1分,蓬莪朮1分,荊三稜1分(炮,醋浸過),朱砂1分,木香1分,檳榔(大者)1個,肉豆蔻(大者)1個,母丁香(大者)、巴豆20個(肥好者,生用,去皮不去油),牽牛子1兩。
消積滯,化酒食。
上為細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每服2丸,茴香酒下,加至5-7丸。微利1行,疼痛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性,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備急紅丸子,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沉香1分,硇砂(别研)1分,使君子1分,蓽澄茄1分,蓬莪朮1分,荊三棱1分(炮,醋浸過),朱砂1分,木香1分,檳榔(大者)1個,肉豆蔻(大者)1個,母丁香(大者),巴豆20個(肥好者,生用,去皮不去油),牽牛子1兩。 主治:消積滯,化酒食。主治:小腸氣及一切心腹氣痛,酒食積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