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膏
WU H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虎膏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其在中醫理論中的藥性與功效:
- 通絡止痛: 蜈蚣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風溼痹痛、跌打損傷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 驅風散寒: 蜈蚣能驅散風寒,治療風寒溼痹,尤其是對於風寒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有明顯的效果。
五虎膏中蜈蚣的加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通絡止痛、驅風散寒的功效,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由於蜈蚣屬於毒性藥材,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五虎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舒筋活血和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全蠍,這是因為全蠍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全蠍的主要成分包括蠍毒,這種毒素中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加速疼痛部位的康復。全蠍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散瘀止痛和解痙的功效,適合用於外傷、扭傷等情況下的疼痛緩解。
此外,五虎膏的配方還包括其他藥材,如丹參、乳香、沒藥等,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以進一步增強全蠍的療效,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中醫強調陰陽平衡與整體調和,加入全蠍能有效調整人體的陰陽失衡,改善氣血運行,減少疼痛感。因此,五虎膏中全蠍的加入,不僅提供了有效的止痛作用,還能促進整體的康復過程,體現了中醫對於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治療理念。
五虎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五虎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補血養血: 當歸富含鐵質,可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同時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加速傷患恢復。
因此,當歸在五虎膏中發揮著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重要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提升藥效。
五虎膏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 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五虎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 消腫排膿: 穿山甲亦有消腫排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乳腺炎等。五虎膏常用於外敷,穿山甲能幫助消散炎症,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五虎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壅肺導致的咳嗽、喘息、咯痰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五虎膏作為外用藥,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而川貝母的加入,可通過藥物滲透皮膚,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皮膚發炎、腫痛、潰爛等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五虎膏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一、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烏頭性溫熱,具有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功效。其藥力強勁,能迅速穿透肌膚,直達病竈,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藥效:五虎膏中其他藥物,如乳香、沒藥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與烏頭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五虎膏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除濕止痛的功效。而五虎膏作為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的膏藥,需要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而羌活的藥性恰好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散寒除濕、消腫止痛的效果,從而促進傷口癒合。
五虎膏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止癢的功效。五虎膏常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皮膚瘙癢等症,而獨活的藥性恰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舒筋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五虎膏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地龍等,都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獨活與這些藥材配伍,能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的目的。
五虎膏中包含馬錢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強力止痛: 馬錢子性苦寒,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士的寧能作用於脊髓,抑制神經傳導,達到麻痺止痛的效果,能有效緩解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 馬錢子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其藥性較烈,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以免產生中毒反應。
五虎膏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五虎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外傷感染等症,連翹可以有效地清除熱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疏散風熱: 連翹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功效。對於一些伴有風熱症狀的瘡瘍腫毒,連翹可以起到清熱解表,兼治內外之功效。
總之,連翹在五虎膏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是治療瘡瘍腫毒的常用藥物之一。
五虎膏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五虎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熱蘊結等症,大黃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輔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推動血行: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患處,加速病竈的消退。
五虎膏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汗解表的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等作用。五虎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麻黃能疏風散寒,驅散體內寒邪,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痺痛。
此外,麻黃亦可通鼻竅,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麻黃在五虎膏中發揮著解表散寒、通鼻竅、緩解痺痛等作用。
五虎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血餘炭源於血竭,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五虎膏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餘炭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收斂止血: 血餘炭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止住外傷出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五虎膏中加入血餘炭,可以起到輔助止血、消炎的作用,加速傷口修復。
五虎膏中加入白芨,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富含多糖類物質,能夠促進凝血,並加速創傷癒合,與五虎膏中其他止血生肌藥材相輔相成,提高膏藥的止血效果。
- 清熱解毒: 白芨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夠緩解因外傷感染導致的紅腫熱痛症狀,避免感染加重,使傷口更快癒合。與五虎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共同發揮作用,增強膏藥的消炎效果。
五虎膏中加入佩蘭,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佩蘭性微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五虎膏主要用於治療溼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佩蘭能清熱解毒,改善濕熱症狀,促進皮膚病的康復。
二、芳香闢穢:佩蘭氣味芳香,能起到芳香闢穢的作用,有效地抑制病菌的滋生,減少感染的風險。五虎膏多為外用,佩蘭的芳香之氣,可以緩解皮膚的瘙癢感,並抑制炎症的發展。
五虎膏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等功效。五虎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腫痛、瘡瘍等症,而金銀花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消炎止痛,加速傷口癒合,同時還可清熱解毒,防止感染加重。因此,金銀花在五虎膏中起到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五虎膏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蟬蛻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五虎膏主治瘡瘍腫毒,而蟬蛻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消散局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疏風通絡: 蟬蛻亦有疏風通絡之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進一步促進瘡瘍的消退。
總體而言,蟬蛻在五虎膏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瘡瘍腫毒,促進傷口癒合。
五虎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與五虎膏其他藥材,如血竭、沒藥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痛消腫的效果。
- 促進傷口癒合:乳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配合地榆等藥材,共同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傷口快速恢復。
五虎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活血化瘀: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五虎膏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生肌斂傷:沒藥亦具生肌斂傷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傷口修復。五虎膏中加入沒藥,可增強其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的功效。
五虎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五虎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瘀血腫痛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緩解炎症反應。
- 滋陰潤燥: 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侵襲導致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五虎膏在治療外傷的同時,也注重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生地黃可以滋陰潤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生地黃在五虎膏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五虎膏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消腫: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散寒止痛之效。五虎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扭傷腫痛等,蔥白可助於消散瘀血腫痛,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蔥白中含有揮發油、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虎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五虎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生薑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二、消炎殺菌,預防感染:生薑含有薑辣素,具有消炎殺菌的功效,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傷口感染,有助於傷口更快康復。
主治功效
五虎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五虎膏是由蔥、韭、蒜、薑、蘿蔔共搗汁,並加入銅器內熬成膏,再加入飛丹曬乾研細後製成。該方劑並未直接對應問題中提及的「五虎膏」藥材組成,因此以下分析將基於古文所描述的藥材進行:
主治功效推測
古文並未明確指出此方劑的具體主治。然而,根據所用藥材的特性,可以推測其可能的功效:
- 蔥、韭、蒜、薑: 辛溫發散,具有溫通經絡、散寒祛邪、活血化瘀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這些植物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
- 蘿蔔: 性涼,味甘辛,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化痰的功效。
- 飛丹: 即紅丹,外用具有較強的解毒、消腫、生肌作用。
治療原理推測
綜合上述藥材的功效,推測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能為:
- 溫通散寒,活血化瘀: 蔥、韭、蒜、薑等辛溫之品,能夠溫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腫塊,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蘿蔔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減輕局部炎症反應。飛丹外用則能拔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協同作用: 五種辛溫藥材與蘿蔔的寒涼藥性相配伍,既能增強溫通散寒的效果,又能避免過於燥熱。飛丹的加入,則進一步強化了解毒消腫的作用。
總結
此方劑以辛溫發散藥材為主,配伍清熱解毒藥材,並加入具有拔毒生肌作用的飛丹,整體推測其可能具有溫通散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也支持這些藥材的抗菌、消炎作用。因此,此方劑可能適用於一些早期瘡瘍腫毒、局部紅腫熱痛等病症。由於缺乏詳細的臨床應用記載,此分析僅為根據藥材特性進行的推測,實際應用仍需進一步考證。
由於此方劑與問題中提供的「五虎膏」組成完全不同,因此無法與之相互印證,上述分析僅基於古文所提供的藥材信息。
傳統服藥法
瞎地鞭蛇2條(活入油),大天龍50條,大蜈蚣100條,全蠍1兩5錢,當歸4兩,穿山甲2兩,象貝母2兩,川烏2兩,草烏2兩,羌活2兩,獨活2兩,番木鱉4兩,連翹2兩,大黃4兩,麻黃1兩5錢,血余4兩,白及2兩,佩蘭葉5錢,銀花4兩,蟬衣2兩,乳香2兩(去油),沒藥3兩(去油),小生地5兩,新繹屑2兩,生蔥64兩,生薑8兩。
另用柏青油16兩,蓖麻油8兩,脂麻油128兩,菜油64兩,將以上諸藥入油,煎至藥枯,歇火片時,然後去滓,用鐵罩加絲棉瀝盡,熬至滴水成珠,加陶丹52兩,研細入油再熬,察其老嫩得宜,離火候至微溫時,加入當門子研細5錢,冰片研細5錢,攪勻為度。
油紙攤貼患處。
疔瘡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虎膏,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瞎地鞭蛇2條(活入油),大天龍50條,大蜈蚣100條,全蠍1兩5錢,當歸4兩,穿山甲2兩,象貝母2兩,川烏2兩,草烏2兩,羌活2兩,獨活2兩,番木鱉4兩,連翹2兩,大黃4兩,麻黃1兩5錢,血餘4兩,白及2兩,佩蘭葉5錢,銀花4兩,蟬衣2兩,乳香2兩(去油),沒藥3兩(去油),小生地5兩,新絳屑2兩,生蔥64兩,生薑8兩。 主治:無名腫毒,癰疽發背初起者,即可消退,已潰者拔毒收功。及下足部臁瘡爛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