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散

BAI XIAN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20%
心經 13%
脾經 13%
肝經 9%
腎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白鮮皮散的組成中包含白鮮皮,原因如下:

  1. 藥性相符: 白鮮皮性寒涼,味苦辛,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白鮮皮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瘡瘍等,白鮮皮的藥性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2. 臨牀驗證: 白鮮皮在治療濕熱皮膚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古今醫家均有使用白鮮皮治療此類疾病的記載,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白鮮皮散正是結合白鮮皮的藥性及臨牀驗證,而形成的有效方劑。

白鮮皮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解表: 白鮮皮善於清熱燥濕,但單用容易傷津耗氣。防風性溫,能疏散風寒,兼能止癢止痛。兩者相配,既可發揮白鮮皮清熱燥濕之效,又可避免其傷津耗氣,達到疏風解表,清熱止癢之目的。
  2. 引藥入膚: 防風氣味辛香,能引藥入膚,使白鮮皮的藥力直達病竈,加強其清熱止癢之效,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白鮮皮散中加入防風,既能協調藥性,又能增強藥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白鮮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其組成中含有犀角,犀角在古方中被視為極為珍貴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效。犀角之所以被選入此方,是因其強大的清熱力,能直達病所,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熱病、疫毒、瘡癰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但需注意,現代由於保護野生動物法規,犀牛已被列為瀕危物種,犀角使用已受到嚴格限制,臨床應用時應尋找替代品,如水牛角或人工合成犀角等,以符合法律規定與生態保護原則。在白鮮皮散中,犀角配合白鮮皮等其他清熱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了整個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

白鮮皮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

白鮮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但其清熱之力不及黃芩。黃芩性寒,味苦,善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並能涼血止血。兩者配伍,一則加強清熱解毒之功,二則協同涼血止癢之力,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好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疾患。

白鮮皮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白鮮皮善於清熱解毒,但性偏燥,容易傷陰。知母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平衡白鮮皮的燥性,防止其過於燥熱傷陰。
  2. 解毒散結: 知母與白鮮皮同為清熱解毒之品,二者合用,可以增強解毒散結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

白鮮皮散中包含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養陰潤肺:白鮮皮散主治濕熱蘊結,瘡瘍腫毒,而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祛痰止咳的功效,可協同白鮮皮清熱解毒,並滋陰潤燥,緩解濕熱對肺部的損傷,避免燥熱傷津。
  2. 緩解毒性,保護脾胃:白鮮皮性寒,味苦,有毒,雖然功效顯著,但長期或大量使用容易損傷脾胃,而沙參能補脾益氣,緩解白鮮皮的毒性,保護脾胃功能,維持機體的平衡,避免藥物副作用。

白鮮皮散為一經典中醫藥方,其組成精妙,其中含有人參,此藥材乃補氣之上品。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在白鮮皮散中,人參之加入旨在補益正氣,強化體質,使藥效更趨全面。白鮮皮散主要針對濕熱所致之皮膚病變,如紅斑、水腫等,人參的補益作用可助正氣以抗邪,促進康復。此外,人參還能調節免疫,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除濕止癢之效,達至內外兼治之目的。

白鮮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白鮮皮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若單用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溫,入脾經,具有緩解藥物毒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能減輕白鮮皮的寒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正氣。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具有補氣益血、調和諸藥的作用,可增強白鮮皮的清熱解毒功效,使其療效更加顯著。同時,甘草還能幫助白鮮皮更好地滲透到病竈,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白鮮皮散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癬皮: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沙參:具有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的作用,藥理成分含有皁甙類、多糖、蛋白質等,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

  • 犀角: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 知母: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中藥方劑「白鮮皮散」主治、功效、適應症:

小兒心肺有風熱壅滯,胸膈不順暢。

總結

中藥方劑「白鮮皮散」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治療小兒心肺有風熱壅滯,胸膈不順暢。

傳統服藥法


白蘚皮1兩, 防風1兩(去蘆頭), 人參1兩(去蘆頭), 知母1兩, 沙參1兩, 子芩3分(去黑心)。上為散。
每服2錢,水1中盞,煎至6分,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癲癇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睡眠障礙皮膚搔癢黃熱病四肢抽搐腹瀉口乾口渴多痰心情煩燥皮膚顏色發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鮮皮1兩,犀角屑3分,鉤藤1兩,子芩3分,龍齒1兩,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 主治:小兒驚癇,邪氣發即吐涎,迷悶難醒。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白鮮皮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知母半兩,沙參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心肺風熱壅滯,胸膈不利。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白鮮皮1兩,百合1兩,石膏1兩半,羚羊角屑1分,木通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川升麻1兩,龍齒1兩半。 主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渴,筋脈不能舒展,牙關疼急,不欲見食。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鮮皮半兩,細辛半兩,蚱蟬2枚(微炙),鉤藤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蛇蛻皮5寸(炙令黃色),甘草3分(炙微赤,銼),牛黃半分(細研)。 主治:小兒風癇,胸中痰涎。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鮮皮3分,黃芩3分,川升麻3分,地骨皮3分,鉤藤3分,犀角屑3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胡黃連3分,龍齒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百日以來,至3-4歲,發熱癇瘛瘲,身體如火。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四。 組成:白鮮皮半兩,子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桔梗半兩(去蘆頭),防風半兩(去蘆頭),前胡半兩(去蘆頭),百合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半兩,馬牙消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茯神半兩。 主治:遍身熱毒瘡,及皮膚瘙癢,煩躁;熱苑四肢,腫實不散,令人氣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