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散

BAI XIAN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20%
心經 14%
脾經 14%
肝經 8%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膽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白鮮皮散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癬皮: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沙參:具有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的作用,藥理成分含有皁甙類、多糖、蛋白質等,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

  • 犀角: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 知母: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中藥方劑「白鮮皮散」主治、功效、適應症:

小兒心肺有風熱壅滯,胸膈不順暢。

總結

中藥方劑「白鮮皮散」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治療小兒心肺有風熱壅滯,胸膈不順暢。

傳統服藥法


白蘚皮1兩, 防風1兩(去蘆頭), 人參1兩(去蘆頭), 知母1兩, 沙參1兩, 子芩3分(去黑心)。上為散。
每服2錢,水1中盞,煎至6分,食後、臨臥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白鮮皮、防風、犀角、黃芩、知母、沙參、人參、甘草為君藥,白鮮皮清熱解毒,防風疏風散熱,犀角清熱解毒,黃芩清熱燥濕,知母清熱瀉火,沙參養陰清熱,人參補氣生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癲癇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睡眠障礙皮膚搔癢黃熱病四肢抽搐腹瀉口乾口渴多痰心情煩燥皮膚顏色發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鮮皮1兩,犀角屑3分,鉤藤1兩,子芩3分,龍齒1兩,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 主治:小兒驚癇,邪氣發即吐涎,迷悶難醒。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白鮮皮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知母半兩,沙參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心肺風熱壅滯,胸膈不利。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白鮮皮1兩,百合1兩,石膏1兩半,羚羊角屑1分,木通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川升麻1兩,龍齒1兩半。 主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渴,筋脈不能舒展,牙關疼急,不欲見食。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鮮皮半兩,細辛半兩,蚱蟬2枚(微炙),鉤藤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蛇蛻皮5寸(炙令黃色),甘草3分(炙微赤,銼),牛黃半分(細研)。 主治:小兒風癇,胸中痰涎。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鮮皮3分,黃芩3分,川升麻3分,地骨皮3分,鉤藤3分,犀角屑3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胡黃連3分,龍齒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百日以來,至3-4歲,發熱癇瘛瘲,身體如火。

白鮮皮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四。 組成:白鮮皮半兩,子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桔梗半兩(去蘆頭),防風半兩(去蘆頭),前胡半兩(去蘆頭),百合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半兩,馬牙消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茯神半兩。 主治:遍身熱毒瘡,及皮膚瘙癢,煩躁;熱苑四肢,腫實不散,令人氣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