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運用中醫怎麼解決?從經絡找出改善方法!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3-19 首次發表:

自從新冠疫情開始流行之後,雲端中醫的資料庫大量出現「發燒」的經絡型態,似乎每個人在過去幾年來都曾經體驗過發燒。

本文直接觀察大人與小孩發燒的經絡型態,探討有效的中藥以及各種替代方案,提供發燒時有興趣運用中醫療法的人士作為養成參考。

一個人為什麼會發燒?

現代醫學認為,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之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發燒不是一種疾病,是疾病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

絕大多數的時候,發燒是由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黴菌等)感染造成的,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

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殘骸會釋出「熱原素」,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這就出現發燒!

現代醫學認為發燒是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
現代醫學認為發燒是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

然而,發燒真的一定是跟細菌、病毒有關係嗎?某會員觀察自己過去幾十年來發燒的經驗,他發現只要天氣很冷沒有保暖,當天晚上就很有可能會發燒。

他記得有一次到北京去旅行,有一整天都非常低溫,他並沒有穿足夠的衣服,結果當天晚上就開始發燒了。

自從古代漢朝的《傷寒論》就已經觀察到所謂的「傷寒」,當寒氣進入體內之後,會形成所謂的「太陽病」階段,這個階段非常容易發燒

受到傷寒之後,進入太陽病階段很容易發燒
受到傷寒之後,進入太陽病階段很容易發燒

現代醫學同時也發現,慢性病及癌症也會出現發燒的現象!這源自於免疫力下降,通常會先從容易疲勞開始,之後反覆發燒,還有可能伴隨著貧血、出血的現象。

發燒的經絡型態

許多人都會對發燒的經絡型態感到好奇,事實上從不少會員長期的觀察發現,發燒時沒有固定的經絡型態,是隨著季節性而改變的,通常是出現該季節最常見的經絡型態。

例如,在冬天的時候發燒,很容易出現「陽虛」的經絡型態,在夏天的時候發燒,就很容易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

有時候在發燒期間,「體能數值」會非常高或非常低,有時候甚至沒有異常經絡,竟然會出現「最佳養生典範」。

總之,發燒時候的經絡型態並沒有一定的規則,沒有一定怎麼樣的經絡型態可以代表這是發燒了。

觀察小兒發燒的經絡型態

大人的經絡型態通常很複雜而且很多異常經絡,而只要是沒什麼明顯疾病的小孩子,經絡都應該是正常的。

所以可以透過觀察小孩的發燒現象,來理解造成發燒最可能出現的經絡現象是什麼?

雲端中醫「寒熱指數」指出,三焦經、大腸經實證,代表的是體內有火熱的現象。

一個人既然已經發燒了,代表體內發炎了,理論上會出現火熱的現象,通常會透過「三焦經」來顯現出來。

然而,可千萬不要以為三焦經出現實證,體內就一定是完全呈現火熱的狀態,這通常是「寒氣」與「火熱」同時存在的

2023年春季由於台灣地區寒流來襲,某會員的小孩發燒了,當時出現的症狀與經絡型態如下:

2023年春季小兒發燒案例
2023年春季小兒發燒案例

當天他的母親幫她進行經絡檢測,出現的就是典型的「一派陽虛」經絡型態,但是三焦經卻是實證。

以2023年的這位小孩為例,他就是在某位會員的協助之下服用「小柴胡湯」,下午4點多服用到6點多就退燒了,隔天幾乎完全正常,讓這位媽媽感到非常的高興。

另一個小兒案例也是發生在春季,2024年的春季依然非常寒冷,某會員的兒子也是感冒發燒,當天經絡檢測也是出現三焦經實證,下半身呈現陽虛經絡現象。

2024年春季出現的小兒發燒經絡現象
2024年春季出現的小兒發燒經絡現象

傷寒論治療發燒的原理

若要探討中藥治療發燒的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漢朝的《傷寒論》,運用書中提到的方劑退燒能力可謂快、準、狠,被運用超過2000年依然有效!

當時古人觀察到「發燒」屬於「太陽病表證」,可以運用中藥「發汗」的策略來解除發燒。

然而,發汗有兩種策略,一種是用「麻黃」,另外一種是用「桂枝」。沒有流汗的人,就要運用「麻黃湯」,已經有點流汗的人就要用「桂枝湯」(加糖就是小建中湯)。

然而,一般人沒有這麼典型,這個寒氣會進入體內而產生五花八門的變化,所以很少單純運用「麻黃湯」或「桂枝湯」,最常運用的就是兩種混合體「葛根湯」。

古人透過中藥發汗來達到退燒的目的
古人透過中藥發汗來達到退燒的目的

絕大多數人的傷寒,會進入「少陽病」與「陽明病」階段。依照不少會員的實際觀察體會,確認最常見的是進入少陽病階段。

這時候很容易出現「太陽病」+「少陽病」,在這個階段最典型的中藥方劑就是「桂枝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

由於現代人不容易出現「陽明病」,所以火熱很嚴重時通常運用「大青龍湯」。

有些人的寒氣會繼續深入體內,進入更寒的階段,這時候就要特別運用熱性的中藥。

依照不少會員的實際觀察,由於現代人高機率呈現「寒性陽虛經絡體質」,所以最常運用的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或「小青龍湯」。

運用中藥退燒先理解體質

以上提到的有效退燒中藥,嚴格說起來就只有三種方劑,不外乎「葛根湯」、「柴胡桂枝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所以理論上每個人在出現發燒時,運用中藥退燒的速度應該都很快,但是偶爾就會有會員回報,他們吃中藥效果卻不好?

2024年3月期間,某會員在發燒(38-39度)時傳送訊息給雲端中醫,他已經燒了2天了卻無法退燒,找了3家中醫診所效果卻不好。

寒性體質的人,發燒時通常不太適合運用寒藥
寒性體質的人,發燒時通常不太適合運用寒藥

他說分享第一家開了「銀翹散」+「荊防敗毒散」+「葛根湯」,第二家開了「防風通聖散」,第三家開了水藥,成分是大黃、黃芩、連翹、桔梗...等等。

綜合這些中藥組成看來,很明顯都是「寒性」中藥為主,而他明顯感到怕冷,且出現「上虛下實」的經絡型態,與經絡體質不符合。

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的體質,在感冒發燒的時候運用簡單的中藥且配合充足睡眠,通常在2天之內,感冒症狀就會改善一大半,一定要具備基本信心!

其他退燒的方法

退燒也不一定要運用中藥,有時候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也可以退燒,列之如下:

1.吹風機療法、貼布療法

只要確認體質偏向於「寒性經絡體質」的話,每次發燒時運用「吹風機」就可以改善一大半了。

尤其是可以針對背後膀胱經(整個背部)、膽經的穴道(風池穴)、督脈(大椎穴)來吹熱風,效果都是很好的。

但是前提條件,體內必須有陽虛經絡型態,如果是「鐵三角經絡體質化熱」的熱性體質就不太適合。

從現在的數據看來,多數的小朋友不會傾向於熱性體質,因此假設是寒性的機率成功機率很高,當然只要進行經絡檢測幾次就可以確認了。

也有一些養生加推廣更容易的方法,用一些消炎的膠布,貼在手部的井穴(少商、商陽),許多人運用在小朋友身上,退燒的效果也是非常得好。

2.飲食療法

既然發燒就代表體內發炎,服用寒涼性的食物效果是最好的,有人說西瓜是天然「白虎湯」,只要是偏熱性體質(通常是鐵三角經絡體質),發燒時運用西瓜、蘆薈,甚至吃冰棒,效果都會非常好!

熱性體質在發燒的時候可以運用寒涼的食物退燒
熱性體質在發燒的時候可以運用寒涼的食物退燒

然而,如果是寒性經絡體質的話,運用這個方法就有風險,通常會出現反效果。

有些會員發現,發燒的時候喝一碗「米漿熱粥」之後,很容易全身發汗,這對退燒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米漿粥可以退燒的原理,也是源自於《傷寒論》,這是因為桂枝湯的服用方法,就是要配合吃粥,關於煮粥的方法可以參考這段影片

有些食物本身就有抗菌療效,例如:洋蔥、大蒜...等等,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善養生者不易發燒

如果發燒就是免疫力對病毒的抗爭過程,當一個人免疫力狀態很好的時候,應該是不容易發燒,或是很快就退燒

雲端中醫有一些長期在養生的人,他們在感冒的時候都會直接吃中藥,通常在服用1-3次之內感冒症狀就會改善一大半。

長期這樣運作下來他們發現一件事,漸漸地他們在感冒時幾乎不會發燒,頂多只會出現一些感冒症狀,卻不容易出現發燒。

免疫力好的人不容易出現發燒現象
免疫力好的人不容易出現發燒現象

某位會員在過去20年來感冒幾乎都吃中藥,在他的印象裡,過去20年來只有發燒過2-3次,而且通常在一天之內就會退燒。

某會員就分享說:「每次只要有一點不舒服症狀,我就用經絡療法或科學中藥解決它,實在是很難出現發燒!」


總結:發燒是一種免疫現象,就是全身免疫系統被入侵的一種現象,一個人不容易發燒,就代表免疫系統在某種程度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從傷寒論的角度來看,只要平常經常注意保暖,不要讓寒氣入侵體內,就不會容易發燒。

當然,一個人會生病不是有外來的原因,心理層面的抗壓性,生活習慣等等也很重要。當一切都完整時,就可以建構出完整的身心靈健康狀態。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