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自汗」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自汗是中醫學上的一個病症,是指患者在沒有運動或其他原因的情況下,汗液不自主地大量分泌。自汗在中醫學上有「自汗」、「盜汗」之分,自汗多發生在白天,而盜汗則多發生在夜間。
自汗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陰虛內熱:陰虛內熱是自汗的主要病因之一,由於陰虛內熱,導致津液虧虛,汗液不能正常地固攝,從而出現自汗的症狀。
- 氣虛:氣虛也是自汗的常見病因,由於氣虛,導致衛氣不足,不能固攝汗液,從而出現自汗的症狀。
- 血虛:血虛也是自汗的常見病因,由於血虛,導致血液不能濡養肌膚,從而出現自汗的症狀。
- 心脾兩虛:心脾兩虛也是自汗的常見病因,由於心脾兩虛,導致心氣和脾氣不足,不能固攝汗液,從而出現自汗的症狀。
- 其他原因: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病因之外,自汗還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發熱、感染、藥物等。
自汗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 滋陰降火:如果自汗是由於陰虛內熱引起的,可以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知母、黃柏、生地等。
- 補氣固表:如果自汗是由於氣虛引起的,可以使用補氣固表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黃芪、白朮、黨參等。
- 養血潤燥:如果自汗是由於血虛引起的,可以使用養血潤燥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當歸、熟地、阿膠等。
- 健脾益氣:如果自汗是由於心脾兩虛引起的,可以使用健脾益氣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山藥、白朮、茯苓等。
- 其他治療方法:如果自汗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據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 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合谷
- 1.《針灸易學》:「,如脈浮:寒補絕骨,熱瀉絕骨。如浮洪:瀉之。如沉細:補之。口噤目閉藥不下:合谷。狐惑口生瘡:黃連犀角湯。蟲在內食:地倉。傷寒吐蛔:烏梅湯、灸中脘。痞結脅積疼:期門。當汗不汗:合谷。自汗:復溜。牙關緊急,項強反張,目直視:列缺。」
- 2.《針灸聚英》:「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剛柔二痓最乖張。口噤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府。須要金針刺少商。」
- 3.《針灸大成》:「**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 4.《針灸神書》:「傷寒自汗不能收,合谷全憑瀉內投,復溜穴處專用補,內庭提刮瀉中求。」
- 5.《針灸問答》:「傷寒痞結脅脊痛,宜刺期門見異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
- 6.《針方六集》:「當汁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


復溜
- 1.《針灸易學》:「,如脈浮:寒補絕骨,熱瀉絕骨。如浮洪:瀉之。如沉細:補之。口噤目閉藥不下:合谷。狐惑口生瘡:黃連犀角湯。蟲在內食:地倉。傷寒吐蛔:烏梅湯、灸中脘。痞結脅積疼:期門。當汗不汗:合谷。自汗:復溜。牙關緊急,項強反張,目直視:列缺。」
- 2.《針灸聚英》:「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剛柔二痓最乖張。口噤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府。須要金針刺少商。」
- 3.《針灸大成》:「**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 4.《針灸神書》:「傷寒自汗不能收,合谷全憑瀉內投,復溜穴處專用補,內庭提刮瀉中求。」
- 5.《針灸問答》:「傷寒痞結脅脊痛,宜刺期門見異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
- 6.《針方六集》:「當汁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

期門
- 1.《針灸易學》:「,如脈浮:寒補絕骨,熱瀉絕骨。如浮洪:瀉之。如沉細:補之。口噤目閉藥不下:合谷。狐惑口生瘡:黃連犀角湯。蟲在內食:地倉。傷寒吐蛔:烏梅湯、灸中脘。痞結脅積疼:期門。當汗不汗:合谷。自汗:復溜。牙關緊急,項強反張,目直視:列缺。」
- 2.《針灸聚英》:「面赤火燥。口乾消渴。胸中痛不可忍。傷寒過經不解。熱入血室。男子則由陽明而傷。下血譫語。婦人月水適來。邪乘虛而入。及產後余疾。仲景曰。傷寒腹滿譫語。寸脈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
- 3.《針灸聚英》:「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剛柔二痓最乖張。口噤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府。須要金針刺少商。」
- 4.《針灸逢源》:「風勞百病,風勞初起。原因咳嗽鼻塞。久則風邪傳裡。漸變成勞在表令人自汗。在裡令人內熱。在肺咳嗽在肝吐血。在脾體瘦。在腎遺精。」
- 5.《針灸問答》:「傷寒痞結脅脊痛,宜刺期門見異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復溜憑,」

申脈
- 1.《針灸易學》:「治病:[西江月]腰背屈強腿腫,惡風自汗頭疼,雷頭赤目痛眉稜,手足麻攣臂冷。吹乳耳聾鼻衄,癇癲肢節煩憎,遍身腫滿汗頭淋,申脈先針有應。」
- 2.《針灸大成》:「治病:〔西江月〕腰背屈強腿腫,惡風自汗頭疼,雷頭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攣臂冷。吹乳耳聾鼻衄,癇癲肢節煩憎,遍身腫滿汗頭淋,申脈先針有應。」
- 3.《刺灸心法要訣》:「腰背脊強足踝風,惡風自汗或頭疼,手足麻攣臂間冷,雷頭赤目眉稜痛,吹乳耳聾鼻衄血,癲癇肢節苦煩疼,遍身腫滿汗淋漓,申脈先針有奇功。」
- 4.《針灸神書》:「申脈穴下出陽蹺,腰疼脊痛脛還高,肢節煩痛手足強,傷寒頭痛目如盲,身體重時兼自汗,眉稜骨,眼似針挑,產後惡寒腿膝痛,頑麻吹乳氣衝腰,鼻衄流血身內臠,下針便瘥似神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