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水蠱」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水蠱,又稱水蛭,是一種淡水生活的環節動物,身體細長,呈扁平狀,體表光滑無毛。水蠱的口器呈圓盤狀,有三對顎齒,可以吸附在宿主的皮膚上吸血。水蠱的毒液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可以引起宿主的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水蠱在中醫中被稱為「水蛭」,有破血逐瘀、涼血止血的功效。水蠱常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水蠱還可以用於治療水腫、癰腫、瘡瘍等疾病。

水蠱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將其研成粉末,用水送服,或者將其煎成湯劑服用。水蠱的用量一般是3-10克。水蠱性寒,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水蠱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2. 水蠱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出血。
  3. 水蠱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體虛。
  4.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水蠱。

水蠱是中醫中一種常用的中藥,但其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上幾點。如果有疑問,最好諮詢醫生。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行間

行間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行間,為滎火。在足大趾間動脈中。治水蠱、脹滿,心疼咳逆,吐血咽乾,寒疝,溺難,腰痛,腳氣紅腫。
  • 2.《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太淵

太淵

  • 1.《針灸聚英》:「心痛掌中熱。須當針太淵。腎復溜(經金)五淋下水氣。赤白黑黃青。腹脹腫水蠱。宜於復溜針。肝曲泉(合水)血瘕並癃閉。筋攣痛日深。咽喉臍腹脹。應驗曲泉針。

曲泉

曲泉

  • 1.《針灸聚英》:「心痛掌中熱。須當針太淵。腎復溜(經金)五淋下水氣。赤白黑黃青。腹脹腫水蠱。宜於復溜針。肝曲泉(合水)血瘕並癃閉。筋攣痛日深。咽喉臍腹脹。應驗曲泉針。

復溜

復溜

  • 1.《針灸聚英》:「心痛掌中熱。須當針太淵。腎復溜(經金)五淋下水氣。赤白黑黃青。腹脹腫水蠱。宜於復溜針。肝曲泉(合水)血瘕並癃閉。筋攣痛日深。咽喉臍腹脹。應驗曲泉針。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內庭

內庭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 2.《針灸集成》:「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脹滿_,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公孫

公孫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支溝

支溝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水分

水分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 2.《針灸集成》:「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脹滿_,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氣海

氣海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 2.《針灸集成》:「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脹滿_,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膻中

膻中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關元

關元

  • 1.《針灸大成》:「婦人脾氣、血蠱、水蠱、氣蠱、石蠱:膻中水分(治水)關元氣海三里行間(治血)公孫(治氣)內庭(治石)支溝三陰交。

天樞

天樞

  • 1.《楊敬齋針灸全書》:「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肝俞

肝俞

  • 1.《楊敬齋針灸全書》:「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命門

命門

  • 1.《楊敬齋針灸全書》:「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偏歷

偏歷

  • 1.《楊敬齋針灸全書》:「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 2.《針灸集成》:「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脹滿_,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4.《勉學堂針灸集成》:「_偏歷_,腕後三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痎瘧寒熱,癲疾,多言,目視䀮䀮,耳鳴,喉痹,口喎,咽乾,鼻衄,齒痛,汗不出。針偏歷,利小便,治大人水蠱。(《標幽賦》)
  • 5.《針方六集》:「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

陰郄

陰郄

  • 1.《楊敬齋針灸全書》:「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環跳

環跳

  • 1.《楊敬齋針灸全書》:「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中脘

中脘

  • 1.《針灸集成》:「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脹滿_,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足三里

足三里

  • 1.《針灸集成》:「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脹滿_,針灸法:腹中膨脹,取內庭。水蠱,取偏歷。鼓脹,取臍上下、左右各刺二寸二分。單鼓脹取水分,針入一寸半或灸五十壯。脹滿,取足三里瀉之。凡脹皆取三里,是脹之要穴也;,又取中脘、氣海,或針或灸。(《綱目》)

神闕

神闕

  • 1.《針灸集成》:「神闕一穴,一名氣合,在臍中央,禁不可針,可灸百壯(銅人)。○禁針者,刺之,使人臍中惡瘍,潰屎出者死(資生)。○針則成水蠱病死(綱目)。○中風不省人事,可灸百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神闕_,一穴,一名氣合。在臍中央。禁不可針,可灸百壯。(《銅人》)禁針者,刺之使人臍中惡瘍,潰屎出者死。(《資生》)針則成水蠱病死。(《綱目》)中風不省人事,可灸百壯至五百壯,即蘇。(《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