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

1. 卷之下

2. 十二經脈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繫系橫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為氣咳喘,渴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外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失,無度,溺變別。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連出合谷,兩筋岐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傍,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支從缺盆上入頸,斜賁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此經血盛氣亦盛,是動頸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鼻衄,目黃,口乾,喉痹,生大指次指,難為用,肩臑外側痛,相仍。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顧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沖,逢,遂由髀關,抵膝臏,䯒⿰骨,付中指內關。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關。

通一支,別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經盡矣。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悽悽之,惡寒,畏見人,忽聞木聲,心振,習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乃賁響。凡此諸疾,皆骭厥。

所生病者為狂瘧,濕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指俱痛,徹有餘,消穀,渴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太陰脾,起足大指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臑,循䯒脛,膝里,股內前廉,入腸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具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疽發,身黃,大指痿。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咽喉,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兌骨之端,注少衝。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脅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p

白話文:

十二經脈歌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向下聯繫大腸,通過賁門,上行穿過橫膈膜,歸屬於肺,從肺部與喉嚨相連的部位橫向外出到腋下,再沿著上臂內側行走,經過手肘、前臂內側,到手腕部的寸口處,再到大拇指下方的魚際,沿著大拇指內側,到達指甲根部。一支脈從手腕後方分出,連接食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此經脈氣多血少,病變時會出現氣喘、咳嗽、肺脹、胸悶、鎖骨上方疼痛、兩手麻木、手臂厥冷等症狀。常見疾病為氣喘咳嗽、口渴煩躁、胸悶、上臂外側前緣疼痛、小便頻繁、手掌發熱、氣虛、肩背疼痛且怕冷、出汗、打呵欠、呼吸短促、呼吸不順暢、小便異常等。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內側的商陽穴,沿著手指向上,連接合谷穴,經過兩條肌腱和骨頭之間,沿著前臂脂肪組織上行,進入手肘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到達肩端前緣、鎖骨旁的肩峰。從肩部向下進入鎖骨上方凹陷處,聯繫肺部,下行穿過橫膈膜,歸屬於大腸。一支脈從鎖骨上方的凹陷處向上進入頸部,斜行至面頰前,下至下齒處,環繞口唇,到達人中處,左右交叉,向上夾住鼻孔兩側,到達迎香穴。此經脈氣血都很旺盛,病變時會出現頸部腫脹和牙痛。常見疾病為鼻出血、眼睛發黃、口乾、咽喉腫痛、食指和大拇指難以活動、肩臂外側疼痛等。

足陽明胃經:從鼻部兩側開始,沿著鼻外側下行,進入上牙齦,再出來環繞口唇,經過承漿穴,到大迎穴,再到面頰車穴裡面,經過耳朵前方,到達髮際,再到額頭。一支脈從人迎穴下行,經過鎖骨上方的凹陷處,穿過橫膈膜進入胃部,聯繫脾臟。直行的一支脈從鎖骨下方,沿著乳房內側向下,一支脈到達幽門,沿著腹部向下行走,直到大腿根部的氣沖穴,再沿著大腿前側,到達膝蓋的髕骨,再沿著小腿骨,到達中趾內側關節。另一支脈從膝蓋向下,到達足三里穴,再往前行走,到達中趾外側關節。

還有一支脈,分出後行走在腳背,到達大腳趾末端,經脈到此結束。此經脈氣血都很旺盛,病變時會出現打呵欠、臉色發黑、怕冷、害怕見人、聽到木頭聲音心驚、喜歡登高歌唱、脫掉衣服奔跑,嚴重時會腹脹、腸鳴等症狀,這些都屬於脛部厥病。

常見疾病為狂躁、瘧疾、濕溫病、出汗、流鼻血、口角歪斜、嘴唇乾裂、咽喉腫痛、膝蓋疼痛、腹脹、氣結、鎖骨下方到大腿前側、小腿外側、腳背、中趾疼痛難忍,消穀善飢、口渴多尿、小便顏色黃、身體虛弱、身體前部發冷發抖、胃部脹滿、消化不良、氣盛、身體前部發熱等。

足太陰脾經:起於大腳趾內側,沿著內側白色皮膚和肌肉交界處,經過大腳趾後的核骨,到內踝前,再向上走在小腿內側,經過膝蓋內側、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腔,歸屬於脾臟,聯繫胃部,並與橫膈膜相通,再沿著喉嚨兩側,連接舌頭,散佈在舌頭下方。一支脈從胃部連絡心臟。此經脈氣盛而血不足,病變時會出現吃東西就嘔吐、胃脘疼痛,並且全身疼痛難以移動、腹脹、打嗝、舌頭強硬、吃了東西或打嗝後會感覺舒服些等症狀。

常見疾病為舌頭疼痛、身體沉重、不想吃飯、心中煩躁、心下部疼痛難忍、腹瀉、腹中結塊、怕冷的瘧疾,以及不想躺下、喜歡站立、大腿和膝蓋腫脹、發膿瘡、身體發黃、大腳趾萎縮等。

手少陰心經:起於心臟,向下穿過橫膈膜,直接聯繫小腸。一支脈,從肺部聯繫,向上經過咽喉,聯繫眼球。直行的一支脈,上行到肺部,再從腋下出來,到上臂內側後緣、手肘內側的少海穴,再沿著前臂內側後緣,到達手掌中,經過兌骨的末端,到達少衝穴。此經脈氣多血少。病變時會出現心痛和胸痛,難以忍受,口渴想喝水,咽喉乾燥。常見疾病為胸脅疼痛、眼睛發黃、胸脅和手臂內側後緣疼痛、手掌發熱等。

3. 十二經本一脈歌

中焦肺起,脈之宗,出手大指之端,沖大腸。即起手次指,上行環口,交鼻里,胃經源。又下鼻交,出足大指之端毛。脾脈絕,起指端,上注於心中。少陰向心經中之,入掌循手內端,出小指行小腸。從手小指起,上斜絡肝,目內眥。膀胱經從目內生,至足小指外側行,腎脈動於小指下,起注胸中,過腹胯,心包出處。

又連胸,循手小指次指中。三焦起手次指側,環走耳前,目銳息,膽家接生。目銳傍走足大指三毛上,足肝就起,三毛際注入肺中,循不已。

白話文:

肺經從中焦開始,是所有經脈的源頭,從手大拇指末端出來,接著流向大腸經。然後,從手的食指開始,向上環繞嘴巴,在鼻子內側交會,這是胃經的源頭。接著,又從鼻子下方交會處出來,到達腳大拇指末端的毛髮處。脾經到這裡結束,從腳趾末端開始,向上注入心中。少陰經進入心經之中,沿著手掌內側,到手內側邊緣,再從小指流向小腸經。接著,從小指開始,斜向上連接肝經,到眼睛內角。膀胱經從眼睛內角開始,到腳小指外側,腎經在小指下方運行,然後向上注入胸中,經過腹部、胯部,這是心包經的起始處。

心包經又連接胸部,沿著手小指和無名指之間運行。三焦經從手的無名指外側開始,環繞耳朵前方,到達眼睛外側,與膽經相連。膽經從眼睛外側旁邊走到腳大拇指第三根毛髮上方,足部的肝經就從這裡開始,然後從毛髮邊際注入肺經,這樣循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