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從傳統中醫觀點,薯莨以其清熱解毒功效著稱,善治熱毒蘊結之證。其能清熱涼血,尤擅解毒消腫,對血熱毒盛所致疾患有良效。例如用於熱毒血痢,取其涼血止痢;治療瘡癤癰腫,則憑其消腫排膿。面對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它亦能解毒止痛。蓋因熱毒內侵或外發,導致氣血鬱滯,薯莨之「解毒」即是清除邪熱,使正氣復元。其收斂作用亦能用於止瀉止血。
2. 理氣止痛
中藥薯莨,因蘊含薯莨皁苷、薯莨多糖及薯莨鞣質等有效成分,性味辛溫,歸入手足少陽經。其專長於散寒止痛、理氣寬中,故傳統中醫常將其應用於治療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等由氣機阻滯或寒凝所致之病症。臨床實踐證明,薯莨在緩解這類疼痛上,確具顯著療效。然需知其有毒,此乃其藥性之一。
3. 活血止血
薯莨性味辛苦寒,歸脾胃經。其辛能行散瘀滯,苦能泄降祛邪,寒能清熱涼血。跌打損傷常見瘀血腫痛,乃氣血阻滯,薯莨活血之功正可通瘀止痛。外傷出血往往因血熱妄行或脈絡受損,其寒、苦之性可清血熱,辛散暢行,使血歸經,兼具止血之效。此乃「活血止血」之理,因去瘀則新生,血得循經則不妄行。
4. 理氣行氣
薯莨辛溫,辛能行氣發散,溫可溫通經絡。其辛散之性善於疏暢氣機,推動鬱滯,使氣血運行無阻。而溫性則能溫化寒濕,助陽通閉,進一步強化其行氣活血之功。故薯莨理氣行氣,乃藉辛溫之性以暢通氣道,疏達體內鬱結,使氣機條達。
5. 活血化瘀
薯莨性辛、味苦、微寒,歸肝、脾二經。其活血化瘀之功,乃因其辛能行散,疏通血脈,化解瘀滯,使氣血暢達。苦味具泄降之性,兼以微寒能清熱涼血,可防瘀血久鬱化熱傷陰,加重病勢。辛散、苦泄、微寒清熱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其顯著的活血化瘀、通經散結之效。
6. 清熱涼血
薯莨味辛苦、性大寒,直入血分,能清熱涼血。中醫認為,熱邪亢盛入血,引致血熱妄行,可致出血、瘡瘍等症。薯莨之寒能直折火熱,使血熱得清;其苦能泄降,助熱毒排出。如此,血脈歸於常道,熱血妄行得止,出血症狀遂緩解,達涼血止血之效。其消腫散結,亦為清熱解毒、活血之延伸。
7. 清熱瀉火
薯莨,味辛性寒,具清熱瀉火之功。其辛散性寒,善於肅清內外熱邪,直折實熱亢盛之火毒。能入血分涼血解毒,故可消諸腫毒癰瘡。其清洩熱毒之性,尤其適合治療腸癰等熱毒凝聚,或因熱盛引發的各類紅腫熱痛症狀,展現其卓越的清熱瀉火作用。
8. 解毒
薯莨,在傳統中醫藥學中,雖其根部有毒,然其解毒之功卻甚為顯著,備受推崇。《本草綱目》詳載其「味辛,性寒,有毒」,歸入肝、腎二經。從中醫觀點而言,薯莨解毒之理,正源於其辛散之性與寒涼之質,能清熱瀉火、消散毒邪,且透過肝經主疏泄、腎經主排泄之功,助於體內毒素之轉化與排出。
古籍明確指出,薯莨「功擅解毒」,更能「治一切中毒」,顯示其應用範圍廣泛,無論是外來毒物侵襲或內生毒邪蘊結,皆可用之。此藥以毒攻毒,妙用其本身之藥物毒性以抗衡身體所受之各種毒害。現代《中藥大辭典》亦提及,薯莨根部富含薯莨鹼、薯莨素等生物鹼,為其確效解毒作用提供物質基礎。故其藉由祛邪排毒,以期恢復機體正氣平衡。
9. 止血
從傳統中藥觀點而言,薯莨以卓著的止血功效著稱。《本草綱目》記載其味甘、辛,性微溫,歸脾、胃經。此藥具有止血化瘀之效,能廣泛應用於各類出血症狀。無論是外用治療跌打損傷、刀傷出血,抑或內服以應對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內臟出血,皆可見其止血作用,體現其多方位、深入脈絡的止血特點。
薯莨的古代典籍
薯莨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薯莨的止痛功效,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主要基於其所含的具備多種生物活性的化學成分及其協同作用。薯莨富含揮發油、樹脂及多種生物鹼,這些活性成分被認為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產生鎮靜和鎮痛效應,從而有效緩解疼痛感。
此外,薯莨在改善局部病理狀態、加速疼痛源消退方面也發揮作用。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疼痛部位的組織代謝,加速炎性滲出物的吸收與清除,進而促使炎症反應消退,從根本上減輕疼痛。其顯著的抗炎作用體現為能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這些介質是引起疼痛、腫脹等炎症反應的關鍵因子,透過抑制它們的生成與釋放,薯莨能有效阻斷炎症級聯反應,降低痛覺感受。
最後,薯莨還展現出對肌肉緊張和痙攣的舒緩作用。疼痛常伴隨肌肉僵硬或痙攣,薯莨能放鬆緊繃的肌肉,解除肌肉痙攣引起的壓迫和牽拉,這對於治療肌肉骨骼系統的疼痛尤為關鍵。這些綜合藥理作用使其在緩解多種痛症方面具有潛力。
薯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薯莨注意事項重點:
- 孕婦慎用:薯莨有活血作用,孕婦服用可能會導致流產。
薯莨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薯莨含有的化學成分
根皮酚葡萄糖苷(Phloroglucinol glucoside), 右旋兒茶精(Catechin), 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 原矢車菊素B-1(Procyanidin B-1), 原矢車菊素B-2(Procyanidin B-2), 原矢車菊素B-5(Procyanidin B-5), 原矢車菊素C-1(Procyanidin C-1), 兒茶精-(4α-6)-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 表兒茶精-(4β-6)-表兒茶精-(4β-8)-兒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 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 糖(Sugar), 澱粉(Starch), 維生素C(Vitamin C)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