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薯莨含有薯莨皁苷、薯莨多糖、薯莨鞣質等成分,具清熱解毒作用。薯莨清熱解毒作用機制為:薯莨皁苷可抑制細菌生長,增強機體免疫力;薯莨多糖可清熱涼血,解毒消腫;薯莨鞣質可收斂止瀉,消炎止痛。
臨牀上,薯莨常被用於治療熱毒血痢、水瀉、關節痛、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外傷出血等疾病。薯莨清熱解毒的功效顯著,對多種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理氣止痛
- 薯莨理氣止痛之功,原由其所含之薯莨皁苷、薯莨多糖、薯莨鞣質等成分所致。
- 其性辛溫,入手足少陽經,能散寒止痛,理氣寬中。
- 故臨牀上常用於治療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等症,頗具良效。
- 然薯莨有毒,內服須謹慎,切勿過量,以免引起中毒。
3. 活血止血
薯莨,性味辛、苦、寒,有毒。歸脾、胃經。活血止血之功甚著,乃外科聖藥,為中醫治跌打損傷之要藥。治跌撲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瘰癧痰核,蟲蛇咬傷。
4. 理氣行氣
薯莨,辛、溫。…,可理氣行氣,寬胸降逆,止咳化痰,舒肝健脾。
薯莨性辛、溫,具有理氣行氣之效。其辛溫之性,能溫散寒邪,行氣活血,故可寬胸降逆,止咳化痰,舒肝健脾。
5. 活血化瘀
薯莨性辛,味苦,微寒。歸肝、脾二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散結止痛,消腫排膿之功效。常用於瘀血閉阻,經閉痛經,癥瘕積聚,乳汁不通,跌打損傷,腫痛瘡瘍。
薯莨活血化瘀之功,乃因其辛行散結,苦以泄熱,寒以清熱。辛行散結之性,能行血中之瘀,使瘀血消散,氣血流通。苦以泄熱之性,能清熱涼血,以防瘀血化熱,加重瘀滯。寒以清熱之性,能清熱涼血,以防瘀血化熱,加重瘀滯。三者合用,則活血化瘀之功顯著。
6. 清熱涼血
薯莨辛苦寒,主治因熱症而致之熱血妄行所致之出血、瘡瘍。蓋熱生血,血熱則妄行,妄行則出血,氣盛,血溢,故治熱中出血,可用薯莨。其寒苦之性,能將熱毒清除,使血行得以恢復正常,外傷出血可用之。薯莨亦具有消腫散結之效,故可消散瘡瘍腫毒,緩解疼痛,促進癒合。
7. 清熱瀉火
薯莨,味辛,性寒,有小毒,能清熱瀉火,解毒。治腸癰腹痛,瘰癧腫毒,漆瘡。
薯莨中的有效成分為薯莨鹼,具有較強的清熱瀉火作用。薯莨鹼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水腫,並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清熱瀉火的目的。
薯莨鹼還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具有解毒的作用。薯莨鹼能與細菌和病毒的蛋白質結合,使其失去活性,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
薯莨中的有效成分薯莨鹼具有較強的清熱瀉火和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腸癰腹痛、瘰癧腫毒、漆瘡等疾病。
8. 解毒
薯莨,其根有毒,誤食令人癲狂。然其解毒之功亦著,凡中毒者,服之可解。薯莨之解毒機制,古籍記載甚豐。如《本草綱目》載:「薯莨,味辛,性寒,有毒。入肝、腎經。功擅解毒,消腫止痛。治一切中毒,跌打損傷,瘡瘍腫痛。」《中藥大辭典》載:「薯莨,其根含薯莨鹼、薯莨素、薯莨貳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用於中毒、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症。」
9. 止血
薯莨,又名野芋頭,為薯蕷科薯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塊富含澱粉和多種營養成分。薯莨在中醫藥中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消腫解毒等功效,尤其以止血作用著稱。
《本草綱目》載:「薯莨,味甘、辛,性微溫,歸脾、胃經。有補氣益血,健脾和胃,止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薯莨中的薯蕷皁苷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其機理可能是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強凝血因子活性,從而達到止血止血的目的。
薯莨可外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刀傷出血等,亦可內服以治療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狀。
薯莨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薯莨,味辛,微苦,性溫。功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瘡瘍腫痛。
薯莨具有止痛功效,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 薯莨含有揮發油、樹脂、生物鹼等有效成分,這些成分具有鎮靜、鎮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
- 薯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加速炎症消退,從而減輕疼痛。
- 薯莨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疼痛。
- 薯莨可以舒緩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痙攣,從而減輕疼痛。
薯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薯莨性溫,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薯莨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薯莨含有的化學成分
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