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子

石松子

SHI SONG ZI

  • 英文名稱: Lycopodium, Spores of Common Clubmoss, Spores of Staghorn Clubmoss, Spores of Wolf’s Claw Clubmoss, Spores of Tree Clubmoss, Spores of Annotinous Clubmoss, Spores of Bristly Clubmoss, Spores of Interrupted Clubmoss
  • 來源:為石松科植物石松、玉柏石松、高山扁枝石松及單穗石松的孢子。採收和儲藏:7-9月間當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熟或未裂開時,剪下孢子囊穗,在防水布上曬乾,擊震,使孢子脫落,過篩後應用。
  • 道地藥材:華東
  • 生長環境:沼澤地, 草原, 潮濕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石松子的主治功效


中藥石松子主治收濕;斂瘡;止咳。主皮膚濕爛;小兒夏季汗疹;咳嗽

石松子,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果皮及雜質,曬乾。本品呈卵圓形或長圓形,長約2毫米,直徑約1毫米。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有細皺紋,一端稍尖,另一端鈍圓,有白色點狀種臍。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肺、腎經。

功效

收濕;斂瘡;止咳。

主治

皮膚濕爛;小兒夏季汗疹;咳嗽。

現代研究

石松子含有石松酸、石松醇、石松烯、石松脂等成分。具有收斂、止血、抗菌、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皮膚濕疹、小兒夏季汗疹、咳嗽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石松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布。內服:入丸、散,3-9g;或浸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用。

石松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皮膚糜爛

石松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脂肪油(Fatty oil), 石松子油酸(Lycopodiumoleic acid), 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Unsaturated fatty acid glycerides), 纖維素(Cellulose), 木聚糖(Xylan), 精蛋白(Protam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