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mpelopsis sinica (Miq.) W.T.Wang var. hancei (Planch.) W.T.Wang [= A. brevipedunculata (Maxim.) Trautv. var. hancei (Planch.) Rehd.; A. brevipedunculata auct. non (Maxim.) Trautv.]
-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光葉蛇葡萄的根及根皮。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根部,洗淨泥土,切片或剝取根皮,切片,曬乾;鮮用隨時可採。
- 道地藥材:雲南, 福建, 湖南, 江西, 浙江, 廣西, 廣東, 海南, 臺灣
- 生長環境:林中, 疏林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山葡萄的傳統功效
1. 解毒消腫
山葡萄味甘澀性涼,傳統中醫藥理認為其涼性善清熱解毒,能化解體內實熱蘊結所致之毒邪,如同「無名腫毒」多為熱毒壅滯皮肉所現,山葡萄可涼血消腫以清之。其解毒消腫之效,亦歸因於其能通利水濕,消散瘀結,故對於跌打損傷初期之局部紅腫熱痛,能藉其涼性清熱消炎,並利水濕以消腫,有助活血散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而緩解腫脹疼痛。
2. 清熱利濕
山葡萄性寒,味甘酸,入脾、肺經。其「清熱」之效,源於其性寒涼,能清解鬱滯體內之濕熱病邪,直折熱勢。同時,「利濕」之功,則藉由入脾經,助脾臟運化水濕之功能,加速體內濕邪透過大小便途徑排出。對於濕熱交阻所致之黃疸、腸炎、痢疾等症,山葡萄能雙管齊下,既清內蘊之熱,又導濕邪外出,從根本上化解病機。其酸味亦具收斂固澀之用,有助於治療因濕熱下瀉所致的症狀,避免津液過度流失。
3. 利水消腫
山葡萄,依中醫藥性論,味甘酸,性微寒,歸入肺、脾、腎三經。其利水消腫之效,正與此經絡歸屬息息相關。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將津液輸布全身,並將多餘水分下輸膀胱;脾主運化水濕,為水濕之源,負責將水谷精微轉化並輸布,若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可導致水濕停滯而成水腫;腎主水,司開合,為一身水液代謝之根本,主司膀胱氣化,排出濁液。山葡萄透過歸入此三經,協同其功能,疏通水液運行通路,助身體排出滯留之水濕。
其微寒之性,可清利濕熱,尤適用於濕熱鬱結所致之水腫,或小便黃赤、澀痛等症,體現了中醫「通利小便以實膀胱」的思想。配合其甘味補益脾氣,使脾臟運化水濕之力得以恢復;酸味則有助於開通利導,引濕外出。
現代研究提及山葡萄蘊含鉀鹽與山葡萄糖苷,能促進腎臟排泄水分,此與中醫觀點中其入腎經、利水排濕之機理實相符應,乃從微觀層面闡釋了其宏觀療效。故山葡萄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上,乃藉其藥性入經、扶助臟腑功能,以達利水化濕之功。
4. 清熱解毒
山葡萄性寒,味酸澀,其清熱解毒功效深植於傳統中藥理論。中醫學認為,凡藥性寒涼者,皆能清解體內實熱或熱毒。山葡萄之「性寒」,正是其能「清熱」、「解毒」的根本。古籍及《本草綱目》均載其「清熱解毒」,並進一步闡明其「涼血」、「止痢」特性,皆指向其能消解熱邪、清利濕熱毒邪之功,如熱盛傷津所致之口渴,及濕熱痢疾等,均體現其祛除內熱與熱毒之效。
5. 清熱瀉火
山葡萄性寒,味甘酸,入肺、腎經。其性寒涼以清熱瀉火。入肺經能清肺熱,舒解肺熱咳嗽;入腎經則益腎陰,滋陰以瀉虛火,治口乾咽燥、心煩失眠。其亦能瀉肝火,故具全面之清熱瀉火功效。
山葡萄的現代功效
1. 保肝護心
山葡萄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備顯著的保肝與護心潛力。在保肝功效上,山葡萄成分能有效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害,並顯示出抑制肝炎病毒複製、促進受損肝細胞再生的作用。同時,它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轉氨酶水平,從而整體改善肝功能。至於護心作用,山葡萄展現出增強心肌收縮力的能力,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降低心肌耗氧量,進而有效緩解心絞痛症狀,全面提升心臟功能。
2. 抗菌抗病毒
山葡萄具抗菌抗病毒功效,現代藥理研究分析其含槲皮素、鞣花酸、沒食子酸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賦予山葡萄抑制多種病原體的潛力。研究顯示,山葡萄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痢疾桿菌等細菌有顯著抑制作用。此外,對甲型流感病毒與柯薩奇病毒亦具抑制效果,突顯其在對抗細菌與病毒感染的現代醫學應用價值。
3. 抗腫瘤
山葡萄的抗腫瘤功效主要歸因於其特有活性成分山葡萄多酚。現代藥理學研究揭示,山葡萄多酚展現出強效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作為廣譜抗氧化劑,能有效降低體內氧化壓力,保護核酸、蛋白質和脂質免受活性氧簇(ROS)損傷,從源頭上抑制細胞惡性轉化的潛在風險。此外,山葡萄多酚已被證實具有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增殖的活性,可能涉及誘導癌細胞凋亡(apoptosis),或阻滯癌細胞週期,以及干擾其信號轉導通路等機制。更為關鍵的是,其具備顯著的免疫調節作用,能增強宿主免疫功能,特別是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使其更有效識別並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從而強化免疫監控,協同抑制腫瘤的進一步發展與轉移。
4. 降血糖降血脂
山葡萄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降血糖與降血脂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花青素及白藜蘆醇等活性成分。
花青素能多方面作用於血糖調控。它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腸道葡萄糖的吸收、保護胰臟β細胞免受氧化壓力損傷,並提升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此外,花青素可能抑制肝臟葡萄糖新生,從而降低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
就降血脂方面,白藜蘆醇展現出顯著效果。它能活化AMPK(AMP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通路,此通路在調節脂質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能抑制脂肪酸及膽固醇的合成,並促進脂肪酸氧化分解。白藜蘆醇還有助於調節脂質相關基因的表達,進一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同時可能提升具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花青素亦能透過其抗氧化特性,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飾,降低血管內皮損傷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這兩種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配合其強效的抗氧化能力,共同構成山葡萄在改善血糖與血脂異常上的潛在現代藥理基礎。
5. 抗衰老
山葡萄的抗衰老功效在現代藥理研究中獲得支持。其核心機制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多元生物活性化合物,尤其是花青素和白藜蘆醇。花青素是一類強效的天然抗氧化劑,能夠有效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細胞氧化損傷、加速衰老過程的主要因素,通過中和它們,花青素能保護細胞膜、DNA和蛋白質免受損害,維護細胞結構與功能完整性,從而延緩組織器官的老化進程,與傳統醫學中「益精髓」的概念相符,意指維持身體根本機能的健康。
白藜蘆醇則是一種多功能的酚類化合物,其抗衰老作用機制更為廣泛。除了卓越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外,現代研究表明白藜蘆醇能夠活化體內與長壽相關的Sirtuins蛋白家族,特別是SIRT1。這些蛋白在細胞代謝、DNA修復、細胞凋亡及炎症反應中扮演關鍵角色,有助於維持基因組穩定性、抑制慢性炎症,並促進細胞自噬,從而優化細胞健康與壽命。白藜蘆醇也被發現能改善線粒體功能,提升細胞能量生成與利用效率,進一步對抗與衰老相關的功能性退化。因此,山葡萄透過花青素和白藜蘆醇的協同作用,從分子與細胞層面抵抗氧化壓力、調節細胞健康路徑,為延緩衰老提供堅實的現代藥理學基礎,印證其「延年益壽」之傳統論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山葡萄食用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山葡萄性寒,食用過多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
-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山葡萄含糖量高,食用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
- 不宜與海鮮同食: 山葡萄中的鞣質與海鮮中的蛋白質結合後,會生成不易消化的沉澱物,容易引發腹痛、嘔吐等不適。
山葡萄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