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夏

山半夏

SHAN BAN XIA

  • 英文名稱:Typhonium trilobatum (L.) Schott [syn. Arum trilobatum L.]
  • 別名: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土半夏,馬蹄跌打
  •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馬蹄犁頭的塊莖。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廣西, 廣東
  • 生長環境:荒地, 灌叢, 路旁, 草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山半夏的傳統功效


1. 解毒消腫

山半夏的解毒消腫作用主要歸因於其含有皁苷、生物鹼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病原體,緩解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此外,山半夏還能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幫助減輕肝臟的負擔,從而增強機體的解毒能力。

2. 散瘀止痛

山半夏的散瘀止痛功效主要基於其所含有的生物鹼成分,這些成分可以抑制疼痛信號的傳遞,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山半夏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在臨牀上,山半夏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止痛效果。例如,山半夏可以與當歸、川芎等藥物配合使用,以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也可以與三七、田七等藥物配合使用,以治療外傷出血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山半夏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過量服用。
  • 山半夏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 山半夏有催吐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山半夏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損傷疼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