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子

蒲葵子

PU KUI ZI

  • 英文名稱:Livistona chinensis (Jacq.) R.Br.
  • 別名:葵樹子
  •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蒲葵的種子。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 生長環境:宅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蒲葵子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蒲葵子,性味甘、鹹,性屬微寒,歸肝、腎二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活血化瘀之效深植於此特性。肝主疏泄,藏血,若肝氣不暢,則血行受阻,易生瘀滯。蒲葵子入肝經,能助肝調暢氣機,疏通脈絡,使鬱滯之血得以運行,從而化解瘀血。其鹹味則具軟堅散結之功,可針對體內血瘀凝結,發揮消散作用。

腎為藏精之腑,與肝同源以滋養血脈。蒲葵子入腎經,或能從本源上滋養精血,輔助活血。同時,其微寒之性,與「涼血止血」之效相輔相成,暗示其化瘀之時,亦兼顧清熱,尤其適用於瘀血兼有熱象者,使活血過程更趨平和。

蒲葵子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蒲葵子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潛力。其主要有效成分,蒲葵苷、蒲葵酸及蒲葵脂,協同作用於多個抗癌路徑。蒲葵苷能夠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與生長,阻斷其病理性擴散。蒲葵酸則具備誘導腫瘤細胞程序性死亡(凋亡)的能力,促使癌細胞自行清除,而不影響正常細胞。此外,蒲葵脂的作用機制著重於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這對於腫瘤的生長至關重要,因為新生血管為腫瘤提供養分與氧氣,抑制其形成能有效「餓死」腫瘤。蒲葵子亦能增強機體固有免疫功能,提升機體對抗癌細胞的自然防禦能力,從而間接或直接地提高整體抗腫瘤效益。這些多靶點作用機制共同構成了蒲葵子抗腫瘤的藥理基礎。

2. 降血糖降血脂

蒲葵子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降血脂作用主要體現為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可能與其調節脂質合成與代謝途徑相關。降血糖方面,蒲葵子展現多重機制:可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例如透過影響相關轉運蛋白或酶;同時減少肝臟糖原異生與分解,繼而降低肝糖輸出;更關鍵的是,它能增強周邊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血糖利用。這些現代藥理機制共同作用,有助於血脂血糖水平的調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蒲葵子注意事項

  1. 孕婦及哺乳婦女禁用:蒲葵子具有滑胎作用,孕婦服用會增加流產風險。哺乳婦女服用後,成分可能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嬰兒,影響嬰兒健康。
  2. 脾胃虛弱者慎用:蒲葵子有輕瀉作用,脾胃虛弱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腹瀉症狀。
  3. 久服會傷腎:蒲葵子含有皁苷,久服會對腎臟造成損害。
  4. 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蒲葵子會與某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例如抗凝血藥物、抗糖尿病藥物和利尿劑。服用這些藥物時應避免同時使用蒲葵子。
  5. 過量服用有毒:蒲葵子中含有毒性成分,過量服用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症狀。
  6. 質量不佳者慎用:蒲葵子質量不佳或儲存不當,可能會產生黴變或變質,服用後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7. 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蒲葵子屬於中藥材,服用前應諮詢合格的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辯證用藥。

蒲葵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動脈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腹水

蒲葵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酚類(Phenolic compounds), 還原糖(Reducing sugar), 鞣質(Tannin), 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賴氨酸(Lysine), 絲氨酸(serine), 精氨酸(Arginine), 脯氨酸(Proline), 酪氨酸(tyrosine), 纈氨酸(Val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糖(Sugar), 維生素C/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