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桉葉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檸檬桉葉在中醫傳統觀點中,具有顯著的散風寒功效。其味辛烈、性溫,歸入肺經,這使其能夠溫散體表的風寒之邪。正如《本草綱目》所載,檸檬桉葉的芳香辛烈之氣,能有效祛除因風寒侵襲所引起的症狀。它透過宣發肺氣,使閉阻的肺氣得以舒展,從而緩解風寒感冒常見的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不適。其溫性亦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氣,對於風寒引起的腹痛泄瀉及風濕痹痛,也能發揮一定的緩解作用。總體而言,檸檬桉葉在散風寒、宣肺氣、止咳化痰方面展現了其傳統中藥的獨特效用。
2. 解毒止癢
檸檬桉葉,性涼味辛,歸入肺、脾二經。其涼性能清解熱毒,辛味具辛散發越之力,可發散風寒,並助外達肌表之邪。入肺經,因肺主皮毛,能直接作用於皮膚,清宣鬱熱濕毒。入脾經,則協調運化,有助於消減因濕滯而生的問題。憑藉此等藥性,檸檬桉葉能「角毒止癢」。針對瘡癤、風疹、濕疹、頑癬等症,其清熱解毒之功,可肅清內蘊熱毒,消散紅腫熱痛;其止癢殺菌作用,則直接緩解劇烈瘙癢,同時對外感菌邪所致之頑癬等症發揮除邪止癢之效。故檸檬桉葉可透過協同發散風寒、清熱解毒與止癢殺菌等作用,將滯於體表、引發病變之風濕熱毒驅散,以達解毒止癢之效。
3. 健胃止痛
檸檬桉葉味辛性溫,歸胃、脾經。其中藥特性使其能溫胃散寒、行氣止痛,因此具健胃止痛功效。多用於治療胃氣不和引致之疼痛,以及食積等症。
4. 散風除濕
檸檬桉葉性味辛溫,其辛能發散,溫能通陽化濕。歸肺脾經,肺主皮毛,外感風邪易侵肺衛;脾主運化水濕,為生濕之源。檸檬桉葉辛溫之性直達肺脾二經,助肺宣散表邪,將風邪驅逐外出;溫脾化濕,令停滯體內的濕邪得溫而化解,從而達到散風除濕的功效。其溫性亦有助於溫經通絡,辛能祛風止痛,故對風濕骨痛、外感風寒夾濕等病症尤為適宜。
5. 止癢
檸檬桉葉性味清涼,具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其揮發油成分或可疏散肌膚表層風熱,減輕紅腫搔癢;單寧則能收斂固澀,有助於平復濕熱浸淫引致之皮損滲液,從而緩解瘙癢。外用以汁液塗抹,直達病所,速效止癢。
檸檬桉葉的古代典籍
檸檬桉葉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檸檬桉葉的止痛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主要源於其核心活性成分桉油精(eucalyptol)。桉油精具備明確的局部麻醉作用機制,能直接抑制神經末梢的疼痛信號傳導,從而迅速且有效地達到疼痛緩解的目的。此外,檸檬桉葉整體成分亦展現出顯著的消炎與鎮痛效應。這種消炎作用不僅能直接減輕組織發炎所導致的疼痛,與桉油精的局部麻醉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止痛效果。因此,檸檬桉葉在治療各類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疼痛方面,提供了多重作用路徑的現代藥理基礎,尤其契合其在傳統醫學中用於緩解腹痛等症狀的應用。
檸檬桉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湯外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檸檬桉葉注意事項:
- 過量服用中毒風險:檸檬桉葉含有毒性,過量服用可能導致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中毒症狀。
- 不宜長期服用:檸檬桉葉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肝腎損害。
- 應避免與藥物併用:檸檬桉葉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應避免同時服用。
- 特定族羣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應慎用檸檬桉葉,因其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證實。
檸檬桉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檸檬桉葉含有的化學成分
香茅醛(Citronellal), 香茅醇(citronellol), 牻牛兒醇(Geraniol), 異胡薄荷醇(Isopulegol), 愈創醇(Guaiol), 芸香甙(Rutin), 槲皮甙(Quercitrin), 槲皮素(Quercetin), 莽草酸(Shikimic acid), 奎寧酸(Quinic acid), 戊二酸(Glutar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蘋果酸(Malic acid), 檸檬酸(Citric acid), 桉樹素 (推測為香豆精衍生物)(Eucalyptin (possibly coumarin derivative)), 香橙素7-甲醚(Aromadendrin 7-monomethyl ether), 山柰酚-7-甲醚(Kaempferol-7-monomethylether), 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香橙素二甲醚(Aromadendrin dimethyl ether), 檸檬桉醇(Citriodo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