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板藍根
NAN BAN LAN GEN
- 性味:寒, 苦
- 歸經:肝經, 胃經, 心經
- 寒熱指數:
- 英文名稱: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Baphicacanthus Root
- 別名:土板藍根,藍靛根,板藍根
-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和根莖。採收和儲藏:初冬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南板藍根的傳統功效
1.
南板藍根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成分有關,如原兒茶酸、環己烷四醇等,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南板藍根還具有抗病毒作用,能抑制多種病毒的活性,緩解炎症反應。
南板藍根的古代典籍
- 《 本草經集注》:
這就是現在用來染色、製造青綠色(糹禁碧)的植物,具有強大的解毒功效。在緊急情況下,若無法取得新鮮的藍根汁液,可以使用煮沸後的染料(糹禁)布汁來替代,同樣有很好的解毒效果。此外,將其葉片塗抹於手心、腳心和胸口(五心),能有效緩解煩悶不適。其中,長有尖葉的品種品質更佳。
簡而言之,《本草經集註》指出南板藍根不僅是傳統染料來源,還具有解毒和舒緩煩悶的功效,特別是尖葉種類的效用更為顯著。
- 《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對於「南板藍根」的描述,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大意如下:
《新修本草》提到:陶氏所指的實際上是菘藍,這種植物的汁液可以經過加工(「抨」在此處應解作處理、製造之意)成為澱粉類物質。然而,菘藍製成的澱粉主要用途在於染色,並非用於其他方面。
這段文字主要是在辨明菘藍(即南板藍根)的用途,特別指出其汁液可加工成澱粉,但這種澱粉的主要功能是作為染料使用。
- 《 本草經集注》:
這就是現在用來染色、製造青綠色(糹禁)布料時所使用的植物,它有極佳的解毒效果。在找不到新鮮藍根汁液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煮沸的(糹禁)布汁液作為替代,其解毒效果也相當不錯。此外,將藍根的葉子塗抹在手心、腳心和胸口等部位,能有效緩解煩悶不適。其中,長有尖葉的藍根品質更佳。
- 《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對於「南板藍根」的描述,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大意如下:
《新修本草》提到:陶氏所指的是菘藍這種植物,其汁液可以製成澱粉狀物質(注:「抨」在此處應解為製造、加工之意)。然而,菘藍製成的澱粉主要用途在於染色,而非其他。
簡單來說,《新修本草》在此段落中澄清了菘藍的實際用途,並指出其主要被利用於染料製造上,而非其他可能的應用。但需注意的是,這段描述並未直接論及「南板藍根」的藥效或使用方式,僅強調了菘藍汁液的加工產物—澱粉的主要功能。
- 《 本草圖經》: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圖經》的記載,提到了一種名叫菘藍的植物,這種植物可以製造澱粉,也被稱作馬藍。在古代的《爾雅》一書中,馬藍被描述為「箴」。此外,《本草圖經》還提到在福州地區存在另一種馬藍,這種馬藍全年皆可見,其葉子形狀類似於苦益菜。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對於「南板藍根」的描述,實際上是在講述「藍實」,也就是我們常稱的大藍實。這裏要特別澄清,所謂的「蓼藍實」並不是這裡所指的藍實。根據《爾雅》的記載,藍實具有解各種藥物中毒的功效,可見其重要性。
藍實和藍葉都能被使用,但過去的註釋往往只解釋了藍葉,而忽略了藍實的部分,這樣的解釋顯然不夠全面。事實上,《經》中對藍實和藍葉的說明已經十分詳盡。
有趣的是,藍這種植物,雖然只有一種,卻能長出不同色彩的葉子,如刮竹青、綠雲、碧青、藍黃,這不正是古人所說的「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嗎?其中,用藍葉榨出的汁液可以解藥毒,這裏所說的大葉藍,又與蓼藍不同。
透過以上的解析,可以看出《本草衍義》對於藍實的描述,強調了它在中醫藥理中的獨特地位和多樣化的利用方式。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菘藍這種植物的葉子形狀類似於我們常見的白菜。而馬藍,它的葉子則更像苦蕒菜,也就是郭璞所描述的大葉冬藍,民間常稱之為板藍。菘藍和馬藍開出的花以及結出的種子,都與蓼藍相似。
然而,在歷史上對於這幾種藍的分類有些混亂。蘇恭認為馬藍實際上是木藍,蘇頌則認為菘藍就是馬藍,而宗奭則將藍實當作大葉藍的種子。這些觀點,《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都不同意,他認為他們的認知並不正確。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本草綱目》對南板藍根(即馬藍)的描述,並理解到在歷史中對於此種植物的種類辨識存在一些誤解。
- 《 植物名實圖考》:根據中醫古籍《植物名實圖考》,南板藍根是被列為上品的一種藍屬植物,李時珍將藍屬植物區分為五種,其中一種即為南板藍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板藍或馬藍。在民間常見種植的多為蓼藍和菘藍,而在吳地種植的木藍,也被稱為瑰葉藍,這也是南板藍根的一種。
南板藍根在中醫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由溫熱毒素引起的疾病,如高熱頭痛、發斑以及大頭瘟疫等。它的性質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的功效。對於溫熱毒素引發的各種疾病,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單獨使用或是配合其他藥物都十分適合。
具體來說,對於溫熱毒素導致的發斑和高熱頭痛,常與大青葉、生石膏、黃芩等藥物一同使用,以達到清熱解毒,涼血化斑的效果。對於大頭瘟疫、丹毒、痄腮、喉痹等疾病,會與黃連、玄參、僵蠶、牛蒡子等藥物配合使用,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對於瘡腫,可以與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藥物一起使用,以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對於皰疹,可以與龍膽草、山梔子、紫草等藥物一起使用,以清熱解毒,瀉肝療疹。
近年來,在臨牀上南板藍根常被用於治療病毒性疾病。例如,對於急性傳染性肝炎,可以單獨使用,或者與茵陳、梔子、大黃、陰行草等清熱解毒利膽的藥物一起使用,以促進黃疸的消退和症狀的改善。對於感冒發熱,可以與荊芥、柴胡、銀花等藥物一起使用,以幫助發汗退熱。對於病毒性肺炎,伴有咳嗽、喘息、憋氣等症狀,可以與麻黃、杏仁、石膏、大青葉等藥物一起使用,以清熱解毒,宣肺平喘。
南板藍根的現代功效
1. 免疫調節
南板藍根的免疫調節功效不僅限於提高白細胞數量和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它還能調節細胞因子的分泌,如降低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如白介素-6 (IL-6)、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等,同時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如白介素-10 (IL-10) 等,從而抑制炎症反應,調節免疫系統的平衡。
2. 抗病毒
南板藍根的抗病毒作用不僅限於上述提到的病毒,研究還表明它對愛滋病病毒(HIV)、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南板藍根還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抵抗病毒感染。
3. 抗菌
南板藍根的抗菌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所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有關,例如靛藍苷、黃酮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過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和毒力發揮抗菌作用。此外,南板藍根還具有抗氧化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這也有助於增強機體對感染的抵抗力。
南板藍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12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南板藍根的炮製
製備流程
- 取原藥材
- 除去雜質
- 搶水洗淨
- 悶潤
- 切成薄片
- 乾燥
- 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
- 類圓形、大小不一的薄片
- 外表皮灰棕色或暗棕色
- 切斷面顯纖維性,中部有白色海綿狀的髓
- 質硬而韌
- 氣微,味微苦
貯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無實火熱毒者慎服。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凡非實熱及虛弱作瀉者慎用。"
南板藍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三叉神經痛肺炎腮腺炎丹毒面部疼痛頭痛麻疹病毒感染
南板藍根含有的化學成分
大黃酚(Chrysophanic acid), 靛甙(Indoxyl-β-glucoside), 靛玉紅(Indirubin), 靛藍(Indigotin (Indigo)),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羽扇豆醇(Lupeol), 白樺脂醇(Betulin), 羽扇豆酮(Lupeno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