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苣蕒菜的主治功效
中藥大葉苣蕒菜主治清熱解毒;止血。主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大葉苣蕒菜,為菊科苣蕒菜屬植物大葉苣蕒菜(Lactuca indica L.)的根、莖、葉。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1.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肺、肝經。
2.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
3. 主治
主治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5.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大葉苣蕒菜具有抗菌、抗炎、止血、抗腫瘤等作用。
6. 注意事項
大葉苣蕒菜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7. 相關文獻
- 《本草綱目》:"大葉苣蕒菜,生山野。葉如苣蕒菜,大而厚,有鋸齒,莖高三四尺,花黃色。葉、莖、根皆可入藥。"
- 《中藥大辭典》:"大葉苣蕒菜,味苦、辛,性寒。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治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 《中國藥典》:"大葉苣蕒菜,性寒,味苦、辛。歸肺、肝經。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常用於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 《中華本草》:"大葉苣蕒菜,性寒,味苦、辛。歸肺、肝經。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常用於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大葉苣蕒菜,性寒,味苦、辛。歸肺、肝經。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常用於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 《中國植物誌》:"大葉苣蕒菜,性寒,味苦、辛。歸肺、肝經。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常用於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
8. 結語
大葉苣蕒菜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小兒咳喘,肺癆咳血。現代研究表明,大葉苣蕒菜具有抗菌、抗炎、止血、抗腫瘤等作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大葉苣蕒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大葉苣蕒菜含有的化學成分
五環三萜醇(Pentacyclic triterpene alcohols), 五環三萜醇乙酸酯(Pentacyclic triterpene acetates), 五環三萜醇長鏈脂肪酸酯(Pentacyclic triterpene fatty acid esters), α-香樹脂醇(α-Amyrin), β-香樹脂醇(β-Amyrin), 計曼尼醇(Genmanicol), 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 羽扇豆醇(Lupeol), α-香樹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 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計曼尼醇乙酸酯(Germanicol acetate), ψ-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ψ-Taraxasterol acetate), 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 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 C17-35烷烴(C17-35 Alkanes), C12-32脂肪酯(C12-32 Fatty acid esters), C22-28醇(C22-28 Alcohols), 甾醇(sterols), 表-無羈萜醇乙酸酯(Epi-friedelinol acetate), 豆甾醇(Stigmasterol), 芹菜素(Apigenin), 木犀草素(Luteolin), 芹菜素7-葡萄糖醇酸甙(Apigenin 7-glucuronide), 木犀草素7-葡萄糖醇酸甙(Luteolin 7-glucuronide), 淫羊藿甙 B(Icariside B)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