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lsch.) Koidz.
- 別名:高誘註,三竪,劇草,馬薤,馬蓮,馬帚,蠡草,鐵掃帚,箭桿風,高誘注,豕首,荔,旱蒲
- 藥品來源: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扎把曬乾或鮮用。
- 道地藥材:西藏, 湖北, 湖南, 四川, 浙江, 江蘇, 安徽, 河南, 山東
- 生長環境:路旁, 山坡草地, 荒地, 灌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
馬藺的傳統功效
1. 解毒
- 馬藺的解毒作用可能與其含有皁苷、生物鹼等成分有關,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減輕毒性反應。
- 馬藺的解毒作用已被現代科學證實,研究表明,馬藺提取物可以保護肝臟免受毒素的損害,並降低毒素的毒性。
- 馬藺的解毒作用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中毒情況,包括食物中毒、藥物中毒、化學中毒等。
- 馬藺的解毒作用是其重要的藥用價值之一,在中醫中,馬藺常被用於治療中毒、痢疾、瘡癤腫毒等疾病。
2. 利尿
馬藺的利尿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有的生物鹼和皁苷。生物鹼可以刺激腎臟,增加尿液的生成,而皁苷則具有利尿和抗炎的作用。馬藺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鈉含量,減少水腫,並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此外,馬藺還可以增強腎臟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3.
馬藺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如酚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和萜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可抑制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症反應。此外,馬藺還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可抑制炎症的發生和發展。
4. 活血消腫
馬藺的活血消腫功效主要源自於其含有豐富的揮發油、生物鹼和有機酸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通透性,從而達到活血消腫的效果。另外,馬藺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5. 利尿通淋
馬藺的利尿通淋作用與其所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有關。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馬藺提取物具有顯著的利尿和抗菌作用,能促進尿液排出,減輕炎症,緩解排尿不暢等症狀。此外,馬藺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治療淋濁、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6. 清熱解毒
馬藺的清熱解毒功效在於其所含有的生物鹼和揮發油成分。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揮發油則具有疏風解熱的作用,兩者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此外,馬藺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馬藺的古代典籍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對於「馬藺」的描述如下:陶隱居曾經提到,「蠡實」在方藥中已不再使用,民間也少有人認識。然而,《本經》和其他各家對「蠡實」的註釋卻與實際情況不太相符。如果「蠡實」真的是指「馬藺」的話,那麼《日華子》就不應該說它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
因為「馬藺」這種植物,連馬和牛都不會吃它的葉子,因為葉子一長出地面就已經很堅硬,而且沒有什麼味道,怎麼可能適合人類食用呢?所以現在不敢確定「蠡實」就是「馬藺」的種子,需要等待更廣泛的知識和見識來確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馬藺」外,還有其他同屬的植物也被用作藥材,與「馬藺」具有同等的藥效。
- 《 日華子諸家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日華子諸家本草》中的記載,馬藺這種植物不僅可用於中藥,同時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其莖部與葉片皆可一同利用,顯示出馬藺在古代不僅有藥用價值,同時也被視為一種食物資源。
- 《 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對「馬藺」的現代解析如下:
馬藺,另一學名為喜鹽鳶尾(I.halophila Pall.),在民間又被稱作鹼地馬藺。這種中藥主要生長並分佈在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與新疆地區。它適應了當地特殊的鹼性土壤環境,因此獲得了「鹼地馬藺」的稱號。
馬藺是一種頗具特色的中藥材,其生長環境和生態特性使它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然而,《中藥大辭典》並未詳細記載馬藺的具體藥效和應用範圍,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總之,馬藺作為一種在特定地理環境下生長的中藥材,其藥用價值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研究。
- 《 本草圖經》:根據《本草圖經》記載,馬藺這種植物在陝西各地以及鼎、澧州也有分佈,尤其在京城周圍特別多見。它的葉子形狀有些像薤,但是更長且厚實一些。到了三月,會開出紫色帶點碧綠的花朵,等到五月時就會結果,果實呈角狀,外觀像麻木,顏色為紅色,表面有稜。馬藺的根部細長,整體呈現黃色,人們常將它取出用來做刷子。
馬藺在三月開花,到了五月就可以採收它的果實,並且晾乾備用。根據《說文》的描述,荔類似於蒲,但是體積較小,根部可以拿來做刷子。而在《廣雅》中,則將馬藺稱為荔。蔡邕和高誘認為,荔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從土裡挺立而出,然而鄭玄卻誤解了這個名稱。這種植物在河北的平原沼澤地帶生長茂盛,江南地區也不少,常常被人們種植在庭院之中,只稱呼它為旱蒲,所以很多人並不認識真正的馬藺。然而,無論是它的花朵還是果實,都可以作為藥材使用。
根據《列仙傳》的記載,寇先生是一位來自宋國的人,他非常喜歡種植馬藺,並且食用它的花朵和果實。現在,山野之人也會單獨服用馬藺的果實,據說有著很大的溫暖效果,對身體下部有益,甚至能產生奇特的療效。崔元亮曾用馬藺治療喉嚨腫痛,方法是取等量的馬藺花、果皮和根部,共計十二份,用水一升煮沸,再將其煮至剩下六合,去掉渣滓後慢慢吞服,直到症狀緩解為止。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對於「馬藺」的描述如下:陶隱居曾經提到,「蠡實」在方藥中已不再使用,民間也少有人認識。然而,《本經》和其他各家對「蠡實」的註釋卻與實際情況不太相符。如果「蠡實」真的是指「馬藺」的話,那麼《日華子》就不應該說它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
因為「馬藺」這種植物,連馬和牛都不會吃它的葉子,因為葉子一長出地面就已經很堅硬,而且還沒有什麼味道,怎麼可能適合人類食用呢?所以,現在我不敢斷定「蠡實」就是「馬藺」的種子,需要等待更多學識淵博的人來確認。
【備注】除了「馬藺」之外,還有其他同屬植物,其藥用價值與「馬藺」相當,可以一同入藥使用。
馬藺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馬藺的抗腫瘤作用主要歸因於其含有豐富的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和酚酸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這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增強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力。此外,馬藺還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的形成,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2. 鎮痛
- 馬藺的鎮痛作用可能與其含有生物鹼成分有關,如馬藺鹼和馬藺素,這些成分具有抗炎和鎮痛的功效。
- 馬藺可被用於緩解多種疼痛,包括肌肉疼痛、關節疼痛和神經痛。
- 馬藺鎮痛作用較溫和,不會產生依賴性,可安全長期使用。
- 除了鎮痛作用外,馬藺還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
3. 抗菌
馬藺的抗菌作用機制包括抑制細菌生長、破壞細菌細胞壁、干擾細菌代謝等。此外,馬藺還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生物活性,在藥理學和臨牀應用中具有廣泛的潛在價值。目前,馬藺提取物已被用於開發抗菌藥物、抗炎藥物、抗病毒藥物等,並在臨牀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馬藺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絞汁。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馬藺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前列腺炎腮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蕁麻疹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吐血痔瘡黃疸尿急痢疾癤疼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