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apparis masaikai Levl.
Seed of Masaikai Caper
- 別名:紫檳榔,太極子,馬金囊,馬金南,山檳榔,水檳榔,屈頭雞
- 藥品來源:為白花菜科植物馬檳榔的種子。採收和儲藏:冬季採收成熟果實,擊破硬殼,取出種子曬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廣東, 廣西
- 生長環境:林中, 溝谷, 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馬檳榔的傳統功效
1. 催生
馬檳榔的催生功效主要體現在促進子宮收縮,幫助胎兒娩出。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增強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力,促進子宮頸口擴張,從而加速分娩過程。此外,馬檳榔還具有鎮痛作用,可以減輕產婦的疼痛感。需要注意的是,馬檳榔的催生斷片作用較強,使用時需嚴格遵醫囑,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 生津止渴
馬檳榔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在中醫藥中常用於治療暑熱口渴、咽喉乾燥等症狀。其機制可能與其含有生物鹼、酚類、鞣質等活性成分有關。這些成分具有補益氣血、生津潤燥的作用,可以促進唾液分泌,緩解口乾口渴症狀。此外,馬檳榔還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可以幫助緩解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3. 清熱解毒
馬檳榔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抗菌消炎:馬檳榔中的檳榔鹼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從而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 清熱祛暑:馬檳榔性溫,可以溫陽散寒,驅除體內寒氣,因此具有清熱祛暑的作用。
- 利尿通便:馬檳榔可以促進排尿,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具有利尿通便的作用。
馬檳榔的古代典籍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這本中醫古籍的記載,馬檳榔這種中藥對於治療傷寒熱病有其獨特的效果。在使用時,患者可食用數枚馬檳榔,隨後飲用冷水。此外,馬檳榔還可用於處理惡性瘡腫及各種毒素導致的疾病。具體使用方法為,患者內部食用一粒馬檳榔,並用冷水送服;同時,將馬檳榔研磨成粉狀,塗抹於患處。透過內服外敷的方式,可以有效減緩病情,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 《 本草品匯精要》:
《品匯精要》記載:馬檳榔主要可用於催生,也就是幫助分娩。在生產困難,甚至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下,可以將馬檳榔的果仁細細嚼碎,再配以溫水吞服。然而,若是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會導致子宮機能過度下降,進而使得生育能力降低,甚至自然喪失生育能力。
這段文字主要是描述了馬檳榔在古代中醫學中的應用和可能的副作用,但並非現代醫學建議,僅供參考。
- 《 本草品匯精要》:
《品匯精要》記載:馬檳榔主要可用於催生,也就是幫助分娩。在生產困難,甚至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下,可以將馬檳榔的果仁細細嚼碎,再配以溫水吞服。然而,若是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會導致子宮機能過度下降,進而使得生育能力降低,甚至自然喪失生育能力。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這本中醫古籍的記載,馬檳榔這種中藥對於治療傷寒熱病有其獨特的效果。在使用時,患者可食用數枚馬檳榔,並配以冷水服用。
此外,馬檳榔還可用於治療惡性瘡腫及各種毒素所致的疾病。具體用法為,患者內部需食用一顆馬檳榔,同樣以冷水送服;外部則將馬檳榔嚼碎後敷於患處。通過內服與外敷的雙重療效,可以有效地緩解病情,保護患者不受進一步傷害。
- 《 廣西中藥志》:根據《廣西中藥志》這本中醫古籍的記載,馬檳榔這種中藥具有清肺與生津止渴的功效。在傳統中醫學中,它被用來治療如麻疹這樣的疾病,以及緩解喉嚨疼痛等症狀。
《廣西中藥志》中提到,馬檳榔能清潔肺部,並有促進唾液分泌、解渴的作用。在中醫實踐中,它可用於處理麻疹病情,同時也能舒緩喉痛不適。
馬檳榔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生嚼1-2枚;或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馬檳榔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痔瘡蕁麻疹麻疹急性會厭炎口乾疼痛口乾口渴咽喉乾燥聲音嘶啞
馬檳榔含有的化學成分
馬檳榔甜蛋白Ⅰ(Mabinlin I), 馬檳榔甜蛋白Ⅱ(Mabinlin II), 2-羥乙基芥子油甙(2-Hydroxyethylglucosinolate), 唑烷硫酮(Oxazolidine-2-thio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