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石藤

絡石藤

LUO SHI TENG

  • 英文名稱: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Rhynch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CAULIS TRACHELOSPERMI
  • 別名:萬字金銀,領石,石氣柑,沿壁藤,折骨草,對葉藤,雲珠,爬牆虎,見水生,鬼系腰,爬山虎,合掌藤,過牆風,石邦藤,羊角藤,石磋,石蹉,石鯪,耐冬,石龍蘼,雙合草,絡石草,苦連藤,雲英,鐵線草,軟筋藤,雲花,石薜荔,白花藤,絡石,風藤,石龍藤,石血,交腳風,藤絡,懸石,騎牆虎,石南藤,乳風繩,鹿角草,略石,剃頭草(,鯪石,雲丹,明石,白花藤紅對葉腎
  • 藥品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帶葉藤莖。採收和儲藏:栽種3~4年後秋末剪取藤莖,截成25~30長,扎成小把,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陝西, 台灣,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 路旁, 溪邊,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絡石藤的主治功效


中藥絡石藤主治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腰膝痠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絡石藤,為葡萄科植物絡石的莖葉。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具有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腰膝痠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1. 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平。歸肝、腎經。

2. 功效

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

3. 主治

風濕痹痛;腰膝痠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鮮品10-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5. 現代研究

  1. 絡石藤具有抗炎、鎮痛、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等作用。
  2. 絡石藤中的絡石藤素具有抗炎、鎮痛、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等作用。
  3. 絡石藤中的絡石藤苷具有抗炎、鎮痛、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等作用。

6. 注意事項

有毒,內服宜慎。

7. 相關文獻

  1. 《中華本草》
  2. 《中國藥典》
  3. 《中藥大辭典》
  4. 《中藥學》
  5. 《中藥藥理學》
  6. 《中藥臨床應用學》

8. 參考資料

  1. 絡石藤_百度百科
  2. 絡石藤_中醫世家
  3. 絡石藤_中國中醫藥信息網

絡石藤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場,6~15g單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汁塗。

絡石藤的炮製


用水洗去泥土,揀淨雜質,稍浸泡,潤透,切斷,曬乾。《雷公炮炙論》:凡採得(絡石藤)後,用粗布揩葉上、莖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時,出,切,日乾,任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絡石藤使用注意事項

  1. 陰虛體質者慎用:絡石藤性寒,陰虛體質者服用後容易加重陰虛症狀,如畏寒、易出汗、易疲倦等。
  2. 脾胃虛弱者禁用:絡石藤藥性較烈,脾胃虛弱者服用後容易出現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3.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絡石藤對胎兒和哺乳期嬰兒有不良影響,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4. 過敏體質者慎用:絡石藤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癢、紅腫等。
  5. 服用其他藥物者應諮詢醫師:絡石藤可能會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服用其他藥物者應諮詢醫師再使用。

絡石藤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肺結核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甲狀腺腫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腸出血咽喉痛吐血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