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尾草

狼尾草

LANG WEI CAO

  • 性味:,
  • 寒熱指數:
    1
  • 英文名稱: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 [ Panicum alopecuroides L.] Chinese Pennisetum Herb
  • 別名:狗尾草,黑狗尾草,童粱,狼茅,大狗尾草,光明草,董蓈,蘆稈莛,宿田翁,小芒草,孟,狗仔尾,狗尾巴草,芮草,老鼠根,狼尾,稂,者鼠根,守田
  •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 生長環境:山坡, 荒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狼尾草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狼尾草,味甘微苦,性涼。傳統中醫認為,其藥性稟賦清涼之性,且歸入心、胃二經。此性味與歸經特點,正是其發揮清熱解毒功效的基礎。藉由其涼性,能清解熱邪、涼散血熱,進而達到消腫止痛之效。本草綱目記載,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咽喉腫痛等病症,乃因其能清化體內積聚之熱毒,使邪氣宣散。此清熱解毒之功,體現了其對於熱證的對治作用。

2. 涼血明目

狼尾草,性味甘寒,歸肝經。其涼血明目之功,植根於其清熱、滋養之特性。此藥善循肝經,能清瀉肝火,平息肝風,故可用於緩解肝火上炎或肝風內動所致之目赤腫痛。同時,其明目效益顯著,蓋因其可益肝血以養眼,滋腎陰以潤目。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充足則能滋養眼竅,腎陰充沛則可潤澤瞳神,故對羞明多淚、視物模糊等症,亦有裨益。總體而言,狼尾草透過涼血清熱與滋養肝腎陰血並舉,達致眼部疾患之治療。

3. 清肺止咳

狼尾草,性寒、味苦辛,歸肺、腎經。其「清肺止咳」之效,乃傳統中藥觀點所重。

性寒,主清熱瀉火,能清除肺經熱邪,故能清肺,尤治肺熱咳嗽。味苦善降,助肺氣肅降;味辛能散,利痰濕化解。二味並用,促痰濁消散,緩解咳喘。

歸肺經,藥力直達肺部,專治肺系疾病,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咯血、胸痛等皆因肺熱痰阻所致。歸腎經則輔助肺之納氣,穩定呼吸。狼尾草之清肺止咳,為多重藥性綜合作用之體現。

4. 散血

狼尾草,味苦辛,性平,歸肝腎經。其散血功效源於苦辛之味能入肝腎,藉此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故臨床上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因其性平,故散血作用溫和,不易傷及正氣。

5. 清肺熱利咽

狼尾草,性味辛涼,歸入肺經。其辛可宣散,涼能清熱,使得此藥物能直入肺臟,有效清泄肺熱。肺主氣,為華蓋,開竅於鼻通於喉,若肺經熱盛,熱邪上擾,則易見咳嗽、氣逆、黃痰,甚或引致咽喉紅腫熱痛。狼尾草憑藉其清涼之性,能肅降肺氣,使熱邪得以清解,肺絡暢通,從而紓緩因肺熱所致之咳嗽、咳痰等症狀。

咽喉與肺臟經脈相連,互為表裡。肺熱循經上犯,熱毒鬱結於咽喉,是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的常見原因。狼尾草清肺熱之功,直接作用於病灶,其涼性可消散局部熱邪,緩解咽喉灼痛、紅腫,進而發揮其利咽效果。傳統中醫觀點認為,此藥正因其直接針對肺熱,故能從根本上改善由肺熱引發的咽喉不適。

6. 止咳化痰

狼尾草,味苦性寒,歸肺、脾二經。其「苦」能瀉下清熱,「寒」能肅清肺部邪熱。入肺經,可清肺熱,化解因熱邪或痰濕阻滯肺氣所致之咳嗽,並促進痰液排出,達成止咳化痰之效。入脾經,則能輔助脾土運化,從源頭減少濕濁凝聚,進一步強化化痰作用。此藥性協同清肺平喘,改善肺部氣血運行,有助緩解呼吸不暢。

狼尾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狼尾草注意事項

  1. 孕婦禁用:狼尾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能導致流產。
  2. 月經過多者慎用:狼尾草會促進經血排出,月經過多者使用恐加重症狀。
  3. 血虛者不宜:狼尾草性味辛涼,具有活血化瘀、祛濕利尿的作用,血虛者服用可能會加重體虛症狀。
  4. 脾胃虛寒者慎用:狼尾草性微寒,脾胃虛寒者使用可能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5. 長期服用易傷肝腎:狼尾草含有生物鹼等成分,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肝腎。
  6. 與其他藥物相剋:狼尾草與某些藥物(如抗凝血劑)會產生交互作用,應諮詢醫師後再服用。
  7. 過敏體質者慎用:部分體質對狼尾草過敏,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
  8. 特殊疾病者應諮詢醫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特殊疾病者,使用狼尾草前應諮詢醫師評估風險。
  9. 購買來源不明的中藥有風險:應向信譽良好的中藥行或中醫師處購買狼尾草,以免購買到偽劣或有毒的中藥。
  10. 正確服用方式:狼尾草應按照醫師或中藥師指示服用,避免自行過量使用。

狼尾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月經稀少閉經咳嗽損傷氣喘月經不調疼痛聲音嘶啞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