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筋藤的傳統功效
1. 通經絡
寬筋藤性味辛涼,歸肝、腎經。其辛散之力,善能行氣活血,暢達經絡。中醫理論認為,經絡不通多因外邪侵襲(如風、寒、濕、熱)或氣滯血瘀所致。寬筋藤辛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直入肝腎二經,肝主筋而司疏泄,腎主骨髓與生殖,皆為經絡氣血運行之樞紐。故其可有效舒緩筋脈拘攣,通利關節,使氣血周流無滯。
2. 祛風止痛
寬筋藤性味辛、苦,歸肝、腎經,是為祛風止痛的要藥。其辛味善於發散、通行,能有效祛除阻滯於筋骨關節間的風邪,緩解疼痛;苦味則有燥濕之功,與辛味相合能祛風除濕,非常適合處理風濕痺痛。此藥因其辛散苦燥的特性,能宣暢氣血,疏通經絡,進而達到止痛效果。
歸肝經,肝主筋,寬筋藤能放鬆筋脈、活絡氣血,對因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所致的筋骨疼痛特別有效。歸腎經,腎主骨,則能深層調理,強化筋骨結構,使其止痛功效更為深遠與持久。因此,無論是風濕痺痛引起關節僵硬、麻木,或是跌打損傷、腰肌勞損導致的筋骨痠痛,寬筋藤皆可應用,發揮其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痛的顯著療效。
3. 解毒
寬筋藤於傳統中醫學觀點中,乃解毒之要藥。其性味寒甘微苦,具備清熱瀉火、祛風除濕之功,故能直指熱毒所致之病症。其解毒作用首在於清泄內蘊之熱毒,如化解熱毒瘡瘍,係藉其寒涼藥性,直達病灶,肅清積鬱之熱毒。
《本草綱目》有載寬筋藤可「解一切草木毒」,此即指其能通過祛風清熱之力,將外來之植物性毒素消解排出。而《本草新編》對其解毒功效更為強調,明確指出其「功專解毒」,不僅善治「一切草木毒」,亦為「蛇犬咬傷」之解毒要品。這說明寬筋藤的解毒範疇廣泛,無論是體內外熱邪蘊結化毒,或是外源性毒素侵入,皆可憑藉其藥性清利疏導,體現了中醫「清熱解毒」以及「以毒攻毒」或「祛邪外出」的治療理念。
4. 活絡止痛
寬筋藤性味甘微苦寒,歸肝腎二經。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此藥能直達筋骨病所。其活絡止痛之功,源於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氣血周流暢達。凡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腿痠痛等,皆因經絡氣血阻滯不通所致。寬筋藤恰能舒筋通絡,祛瘀止痛,故在傳統中醫應用上,為治療筋骨痠痛及經絡不暢之良藥。
5. 祛風除濕
寬筋藤甘寒入肝腎經,「甘」可和中緩急止痛,其「寒」性則能清熱,對於風濕熱痺亦有助益。寬筋藤最獨到之處,在於其深切歸入肝腎二經。中醫素有「肝主筋,腎主骨」之論,風邪善行而數變,濕邪重著而黏滯,兩者侵襲,可導致筋脈拘攣、關節重痛。寬筋藤直達肝腎,能驅風滲濕、活絡舒筋,將病邪化解於其所歸經絡,使氣血暢通,從而有效緩解風濕痺痛及筋骨麻痺。
寬筋藤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寬筋藤的止痛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指出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生物鹼、揮發油及樹脂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經研究證實具有鎮痛、抗炎作用,能有效緩解跌撲損傷、腰脊疼痛及四肢痺痛等炎症引起的疼痛。此外,其鬆弛肌肉的功效,對於筋脈拘攣所導致的肌肉僵硬與抽搐性疼痛特別有效。因此,寬筋藤透過多靶點作用機制,針對肌骨系統的病理性疼痛發揮其止痛功效。
寬筋藤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寬筋藤使用注意事項
- 毒性: 寬筋藤有一定毒性,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 中藥交互作用: 寬筋藤不宜與其他中藥同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寬筋藤。
- 兒童: 兒童不宜服用寬筋藤。
寬筋藤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寬筋藤含有的化學成分
掌葉防已鹼(Palmatine), 藥根鹼(jatrorrhizine), 木蘭花鹼(magnoflorine), 膽鹼(Choline), tembatarine(Tembatarine), 寬筋藤鹼(Tinosporin), 寬筋藤內酯(Tinosporide), 心葉寬筋藤內酯(Cordifolide), 寬筋藤酮(Tinosporon), 寬筋藤目定(Tinosporidine), 心葉寬筋醇(Cordifol), 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 吉洛因(Giloin), 吉洛因寧(Giloinin), 吉洛甾醇(Giloin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δ-谷甾醇(δ-Sitosterol), 葡聚糖(Glucan), 心葉寬筋藤酮(Cordifolone), 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 寬筋藤因酮(Tinosporinone), 二十四烷醇(Lignoceryl alcoh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