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

苦碟子

KU DIE ZI

  • 英文名稱: Herb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 別名:苦蕒菜,滿天星
  • 藥品來源:為菊科植物抱莖苦蕒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xeris sonchifolia (Bunge) Hance [I.denticulata Stebb. Subsp. Sonchifolia Sterbb.]採收和儲藏:5-7月間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 道地藥材: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 生長環境:路邊, 疏林, 河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苦碟子的主治功效


中藥苦碟子主治止痛消腫;清熱解毒。主頭痛;牙痛;胃痛;手術後疼痛;跌打傷痛;闌尾炎;腸炎;肺膿腫;咽喉腫痛;癰腫瘡癤

苦碟子,為菊科苦碟子屬植物苦碟子_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乾燥全草。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苦碟子味苦、辛,性平。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痛,胃痛,腸炎,闌尾炎,肺膿腫,跌打損傷,癰腫瘡癤等症。

現代研究

近年來,國內外對苦碟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方面。

化學成分

苦碟子含有揮髮油、黃酮類、酚酸、三萜類、生物鹼等成分。揮髮油中主要成分為香葉醇、檸檬烯、α-蒎烯、β-蒎烯、丁香油酚等。黃酮類成分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酚、異槲皮素、槲皮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苷等。酚酸成分主要有咖啡酸、沒食子酸、香草酸、表兒茶素等。三萜類成分主要有齊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等。生物鹼成分主要有苦碟子鹼、苦碟子甲鹼、苦碟子乙鹼等。

藥理作用

苦碟子具有抗菌、抗炎、鎮痛、解熱、抗腫瘤、免疫調節等作用。

臨床應用

苦碟子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痛、胃痛、腸炎、闌尾炎、肺膿腫、跌打損傷、癰腫瘡癤等症。

苦碟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水煎熏洗;或研末調敷衍;或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苦碟子有小毒,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孕婦慎用。

苦碟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闌尾炎胰臟炎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膿痂疹天疱瘡咽喉痛全身性水腫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胸悶胸痛肋間神經疼痛牙齒痛牙齦出血吐血腹痛頭痛痔瘡

苦碟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黃酮類(quercetin), 機酸(Organicacid), 氨基酸(aminoac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