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葉巴戟的主治功效
中藥橘葉巴戟主治清熱解毒。主痢疾;肺結核
橘葉巴戟,為大戟科植物橘葉巴戟的根。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痢疾,肺結核,癰腫,跌打損傷。
1.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肺、大腸經。
2.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3. 主治
主治痢疾,肺結核,癰腫,跌打損傷。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5.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橘葉巴戟具有抗菌、抗炎、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6. 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內服宜慎。
7. 附方
①治痢疾:橘葉巴戟根、白頭翁、黃連、黃芩、黃柏各10g,水煎服。
②治肺結核:橘葉巴戟根、魚腥草、地黃、白茅根、大青葉各30g,水煎服。
③治癰腫:橘葉巴戟根、穿山甲、皁角刺、地丁、紫花地丁各15g,水煎服。
④治跌打損傷:橘葉巴戟根、當歸、川芎、白芍、甘草各10g,水煎服。
8. 參考文獻
- 《中華本草》
- 《中國藥典》
- 《中藥大辭典》
- 《中國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進展報告(2015)》
橘葉巴戟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肺結核痢疾
橘葉巴戟含有的化學成分
2-甲基-7-羥基-8-甲氧基蒽醌(2-methyl-7-hydroxy-8-methoxy-anthraquino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