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鈕扣的傳統功效
1. 止痛
《本草綱目》:「金鈕扣,味甘、性寒,入胃、腎二經,有鎮痛止痛、溫中補虛之功。」
將「金鈕扣具有止痛功能」解讀如下:
- 「鎮痛止痛」:金鈕扣能夠減輕或消除疼痛,常用於治療胃痛、風濕關節痛等疼痛性疾病。
- 「溫中補虛」:金鈕扣還能溫暖中焦,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寒、元氣不足等證狀。
- 「入胃、腎二經」:金鈕扣既能入胃經,又能入腎經,故而既可治療胃痛,又能治療風濕關節痛。
2. 解毒
金鈕扣性微寒,味苦,入肝、腎二經,具有解毒消腫之效。主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等症。跌打損傷時,金鈕扣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毒蛇咬傷時,金鈕扣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癰腫瘡毒時,金鈕扣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 清熱
金鈕扣性寒,味苦,入心、肝、小腸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在於其苦寒之性,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故可用於治療癰瘡腫毒、淋巴結炎等熱毒內蘊之症。其清熱之功,尤以清肝火見長,故可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4. 清熱瀉火
金鈕扣性寒,味甘、苦,入心、肺、小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斂肺止咳、固腸止瀉之功。用於熱病煩渴、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腸炎腹瀉。
金鈕扣清熱瀉火之功,乃其苦寒之性使然。苦能瀉火,寒能清熱,二者合用,清熱瀉火之功更著。金鈕扣涼血解毒之功,乃其苦寒之性與甘涼之味合用之功。苦能瀉火,寒能清熱,甘能緩急,涼能清熱,四者合用,涼血解毒之功更顯。
5. 清熱解毒
金鈕扣味苦、性寒,據古籍記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鈕扣含有生物鹼、揮發油、樹脂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鎮痛等作用,可有效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肺熱咳嗽等病症。此外,金鈕扣還可外用治療皮膚感染、濕疹、跌打損傷等。
金鈕扣的古代典籍
金鈕扣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金鈕扣,別名金鈕菜,性涼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月經不調、痛經、瘡瘍腫毒等症。
金鈕扣中的有效成分為金鈕菜素,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體外實驗表明,金鈕菜素能抑制大鼠足底熱痛反應,其作用強度與嗎啡相似。臨牀研究表明,金鈕扣對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有效。
金鈕扣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1.5-3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鈕扣食用注意事項:
- 不宜過量食用:金鈕扣性味辛溫,具有刺激性,過量食用可能引起不適。
- 孕婦及月經期間女性不宜食用:金鈕扣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孕婦及月經期間出血較多的女性會造成不良影響。
- 不宜長期大量食用:金鈕扣有一定的毒性,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對肝腎造成損害。
金鈕扣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金鈕扣含有的化學成分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 薯蕷皁甙(Dioscin), 原薯蕷皁甙(protodioscin), 甲基原薯蕷皁甙(methylprotodioscin), 薯蕷皁甙甲基原前皁甙元 A(methylprotoprosapogenin A of dioscin), 薯蕷皁甙元(Diosgenin), 羊毛甾醇(Lanosterol), 澳洲茄鹼(Solasodine), 澳洲茄邊鹼(solamargine), 澳洲茄胺(solasodine), 茄鹼(solanine), 黃果茄甾醇(Carpesterol), 3β-(對-羥基)-苯甲酰氧基-22α-羥基-4α-甲基-5α-豆甾-7-烯-6-酮(3β-(p-hydroxy)-benzoyloxy-22α-hydroxy-4α-methyl-5α-stigmast-7-en-6-one), 刺天茄甙(indioside), 月桂酸(Laur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