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膽草的傳統功效
1. 涼血解毒
鯽魚膽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涼血解毒之功。其藥用部位為全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鯽魚膽草含有黃連素、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解毒之效。臨牀應用上,常用於治療癰腫、瘡瘍、毒蛇咬傷等症。
2. 行氣止痛
鯽魚膽草,性味苦微寒,入肝、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
行氣止痛:本品苦寒行氣,辛能散結,氣行則痛止,故可治療跌打損傷、胃痛、腹痛等症。
消腫散瘀:本品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故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3. 清熱解毒
鯽魚膽草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 主治一切熱毒瘡癤、諸般腫毒、蛇蟲咬傷、喉痺腫痛、便血、崩漏、牙疳口瘡等症。
4. 清熱涼血
鯽魚膽草,味苦、甘,性寒。歸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痢、解毒之功。
「清熱涼血」是指鯽魚膽草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於熱入血分證,如發熱、口渴、咽痛、舌紅苔黃、脈數等。
「止痢」是指鯽魚膽草能清熱止痢,涼血止血。用於熱痢、赤白痢、血痢等。
「解毒」是指鯽魚膽草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毒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
鯽魚膽草性寒,清熱涼血之功尤著,常與生地、黃芩、玄參等同用,共奏清熱涼血之功。
5. 理氣行氣
鯽魚膽草,性微寒,味苦,入脾、胃、肝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寬中,清熱利濕之功效。理氣行氣,乃中醫術語,意指調整氣機,使氣機運行通暢。鯽魚膽草能理氣行氣,可疏肝理氣,行氣活血,緩解肝氣鬱結,可用於治療胸脅脹滿,脘腹脹痛等症。
6. 清熱瀉火
鯽魚膽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消腫、解毒消炎之功效。其可清瀉心肝之鬱熱,涼血消腫,可治熱入血分之各種熱病及熱毒所致的腫脹疼痛;又可解毒消炎,可治瘡瘍腫毒,喉痺腫痛等證。
鯽魚膽草之清熱瀉火功能,主要歸因於其苦、寒之性味。苦能瀉火,寒能清熱,二者合用,清熱瀉火之功更著。此外,鯽魚膽草亦含有黃酮類、萜類、生物鹼等成分,這些成分亦具有清熱瀉火、抗炎消腫等作用,故鯽魚膽草之清熱瀉火功能較為顯著。
鯽魚膽草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鯽魚膽草,味苦、性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其中,活血化瘀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瘀血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中醫認為,疼痛多由氣滯血瘀、寒凝經脈所致,而鯽魚膽草活血化瘀,可疏通氣血、化解瘀滯,進而緩解疼痛。如《本草匯言》記載:「鯽魚膽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散結止泄,功良。」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鯽魚膽草含有魚膽素、魚膽鹼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鯽魚膽草提取物對小鼠醋酸扭體反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提示鯽魚膽草具有鎮痛作用。
總之,鯽魚膽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鯽魚膽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因其性寒,恐傷及脾胃。
- 孕婦不宜食用,因其活血化瘀,恐導致流產。
- 具有毒性,過量食用恐中毒,需注意用量。
鯽魚膽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