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r. Chinese Fevervine Herb
- 別名:甜藤,女青,臭屎藤,臭藤根,五香藤,皆治藤,主屎藤,雞腳藤,斑鴆飯,雞屙藤,白毛藤,解暑藤,玉明砂,臭狗藤,雀兒藤,毛葫蘆,斑鳩飯,卻節,清風藤,母狗藤,牛皮凍,臭藤,狗屁藤,雞矢藤,香藤
- 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雞屎藤的全草及根。採收和儲藏:在栽後9-10月除留種的外,每年都可割取地上部分,曬或涼乾即成。或秋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
- 道地藥材:廣東, 廣西, 山東,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台灣
- 生長環境:路邊, 溪, 溪邊, 河邊,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雞屎藤的傳統功效
1. 消食化積
雞屎藤,性味甘平,能溫中健胃。其消食化積之效,主要透過溫養中焦脾胃而達成。它能調理腸胃氣機,促進消化液分泌,並增強胃腸蠕動,使積滯之物得以順暢排出。這有助於緩解消化不良、食積腹脹,甚至小兒疳積等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症狀,尤其擅長促進消化、幫助排便。
2. 止瀉
雞屎藤在中醫藥學中,素以其止瀉功效而著稱。從傳統中醫角度分析,其作用機理根植於其所具備的藥性特點。本品味苦、性平,歸於脾、胃經,主入大腸,因此能直接作用於消化系統。其顯著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由濕熱、熱毒積滯腸道所導致的腸炎、痢疾等急症型腹瀉尤其有效,能清除病原熱毒,使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同時,雞屎藤亦能「除濕化痰」,對於濕邪困阻脾胃所致的泄瀉,能有效排解體內過剩的濕濁之氣,恢復脾胃受納運化之功,從而使大便趨於正常。此外,「行氣止痛」的功效則使其在止瀉的同時,能有效緩解因濕熱、氣滯所伴隨的腹部脹痛不適。現代研究也證實,雞屎藤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生物鹼、黃酮、多糖等,這些成分能透過某些機制刺激腸壁收縮、促進腸道蠕動,最終達到制止腹瀉的目的。
3. 活血化瘀
雞屎藤於傳統中醫理論中,以其活血化瘀之功見稱。其性味平和,善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之疾患尤為適用。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雞屎藤的作用機制在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能有效緩解跌打損傷所引發的局部瘀血凝滯及疼痛。
參考文獻指出,「祛風」即促進血液流通、緩解瘀血凝滯,雞屎藤亦藉此疏風活絡之性,達至改善微循環、消散瘀腫之效。透過活血化瘀,雞屎藤能加速組織修復,消解鬱積,使氣血暢達,從而減輕疼痛,消退腫脹。
4. 活絡止痛
雞屎藤在中醫藥學中,素以其活絡止痛之效而著稱。中醫觀點認為,此藥善於活血通絡、行氣止痛,對於因痰濕阻滯所致的痛症,如風濕病、肌肉疼痛等,皆能發揮其效。其作用機理在於通利關節、消散瘀滯,使氣血得以暢行無阻。現代研究進一步證實,雞屎藤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鹼、黃酮、多糖等。這些成分被認為能夠刺激神經末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與再生,進而達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目的。箇中作用機制,實為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相互輝映之例。
5. 利水消腫
雞屎藤性味甘微寒,歸肺、腎二經。中醫觀點認為,水腫多由脾虛運化失常,導致水濕內停所致。雞屎藤以其甘味健脾,微寒清熱之性,能增強脾臟的運化功能,促進體內水濕代謝,從根本上助水液流通,消除體內水濕停滯,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其除濕清熱之功,亦能針對體內濕熱鬱結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6. 祛風除濕
雞屎藤性微寒,味辛、苦,入肝、脾二經。其中辛味有助於發散外邪,苦味善於燥濕、洩濁。風濕痹痛多由風、寒、濕邪侵襲機體,阻滯經絡所致。雞屎藤歸肝經,肝主筋,能流通經絡;入脾經,脾主運化水濕,能健脾除濕。其祛風作用能疏通經絡,解除風邪束縛;除濕作用則能化解體內濕邪,消除阻滯。結合其健脾之能,從根源上調理水濕運化,使風濕得以宣散和清除,故能有效祛風除濕,常用於風濕痹痛。
7. 清熱瀉火
雞屎藤性寒味苦,歸肝、腎經。其寒涼之性,善能清解體內熾盛之熱邪;苦味則可通泄下行,清瀉火毒。肝經火旺或熱毒上擾,以及腎陰虧虛所致之虛火上炎,皆可藉其性味而得清降。故凡因熱毒、濕熱內蘊而見之口瘡、痢疾等症,傳統醫學多將其用於清熱解毒,驅除濕熱,以達瀉火之功。
8. 解毒
雞屎藤,性味苦寒,中醫傳統觀點認為其解毒功效主要源於「清熱解毒」之力。其味苦善於瀉下、燥濕,性寒則能清解熱邪,兩者結合使雞屎藤成為對抗熱毒內蘊之要藥。體內諸毒,無論是外來侵襲如蛇毒、藥物中毒,抑或是內生熱毒如癰腫瘡毒之類,常伴隨熱、腫、痛等病理表現。
雞屎藤入體後,能迅速清除體內鬱積之熱邪,透過清熱來化解毒素,即所謂「以清為解」。其寒性可直折熱毒,使其熄滅;苦味則可降氣泄濁,引導毒邪隨大小便排出體外。傳統醫學記載其可用於解毒蛇咬傷、毒藥中毒等危急情況,正是著眼於其能迅速、直接地針對中毒反應所產生的熱盛毒熾現象進行干預,達到釜底抽薪、解毒清源之效。這種解毒方式,是對「以熱生毒,以清解毒」理念的具體實踐。
9. 清熱解毒
雞屎藤,在中醫藥學中以其顯著的清熱解毒功效而著稱。其藥性歸經,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蘊結所致的病症。中醫認為,熱毒內盛可導致多種疾病,例如濕熱痢疾、帶狀皰疹及其他瘡瘍腫毒。雞屎藤透過其清解之性,能直達病灶,緩和熱毒對機體的侵害。其所含的黃酮類及生物鹼等活性成分,在現代藥理研究中亦顯示出抗炎與消腫的作用,這與中醫所闡述的清熱解毒、活血消瘀機制相符。因此,雞屎藤在傳統應用上,多用於治療因熱毒積聚體內所引起的發炎感染性疾病,如皮膚疾患、消化道不適等,展現其傳統清熱解毒之獨特價值。
10. 外用
雞屎藤入藥外用,其功效廣泛,傳統中醫觀點主歸於其清熱、解毒、祛風、散瘀之能。此藥外敷可清潔傷口、防止感染,乃因其具清熱解毒之性,能有效抑制瘡口炎症,加速癒合。對於無名腫毒,雞屎藤外敷能直達病灶,清熱消炎,化解體內熱毒積聚所致的腫脹與疼痛,促進毒素排出,此即其「解毒」與「清熱」之功。
此外,雞屎藤在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方面亦有顯著應用。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痠痛,能深入經絡,散寒除濕,溫經通絡,從而改善局部氣血循環,達到止痛、補益筋骨之效。其「補筋骨」在外用上,多是透過改善筋骨周圍環境,減輕炎症與疼痛,間接助益筋骨恢復健全。此藥總體而言,外用善於處理熱毒瘀滯、風濕痹阻及外傷感染引起的局部病症。
雞屎藤的古代典籍
雞屎藤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雞屎藤於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降血脂潛力主要源於富含的活性化學成分。此植物萃取物包含多種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及甾醇等,這些成分被認為是其發揮藥效的物質基礎。在脂質代謝的層面,研究指出雞屎藤的活性成分能直接干預膽固醇的生物合成路徑,透過抑制關鍵酶活性等機制,從源頭上減少體內膽固醇的生成。同時,它也能促進膽固醇的分解代謝與排泄,例如增強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的效率,或加速其經由腸道排出體外。此雙重作用機制有助於顯著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水平,從而改善高血脂症。此外,雞屎藤的活血化瘀作用,在現代醫學觀點下,可能涉及改善血液流變性、減少血栓形成及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有助於預防高血脂引發的血管病變,對心血管健康提供全面性的支持。
2. 抗發炎
雞屎藤作為一種傳統中藥,其抗發炎功效已透過現代藥理研究獲得深入闡明。分析指出,雞屎藤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尤其以黃酮類化合物和生物鹼最為關鍵。這些有效成分能透過多重路徑調節體內的發炎反應,核心機制之一是顯著抑制發炎性細胞激素(如TNF-α、IL-1β、IL-6等)的過度釋放與生成。此外,研究也發現其能調控NF-κB等關鍵發炎訊號通路的活化,進而downregulate環氧合酶-2(COX-2)的表達,減少前列腺素等發炎介質的合成。其抗氧化特性亦有助於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壓力誘發的細胞損傷與發炎反應。這些作用共同協調,有效減輕組織水腫、疼痛及發炎細胞浸潤等病理表現,為雞屎藤在處理發炎性疾病方面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3. 止痛功效
雞屎藤的止痛作用,現代藥理學分析歸因於其富含生物鹼、黃酮與多糖等活性成分。這些化合物透過多重途徑發揮功效:首先,它們能作用於神經末梢,可能藉由調節疼痛傳導路徑或產生局部刺激效應,以減輕痛感。其次,雞屎藤能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灌注與代謝,加速清除炎症因子及代謝廢物,從而緩解因循環不暢或炎症引起的疼痛,這對於風濕病和肌肉疼痛尤為重要。再者,其成分有助於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過程,從根本上解決導致疼痛的病理損傷,進一步鞏固其止痛效果。這些現代藥理機制綜合解釋了雞屎藤在中醫應用上,針對痰濕阻滯所致痛症的療效。
雞屎藤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30-60;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雞屎藤使用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因其安全性未經充分研究。
- 脾胃虛寒者應避免使用,因其會刺激腸道蠕動,加重病情。
- 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長期或大量使用,因其降血壓作用,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 過量使用可能引起腹瀉、嘔吐、口渴、口乾舌燥等不適症狀。
雞屎藤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雞屎藤含有的化學成分
環烯醚萜甙類(iridoid glycoside), 雞屎藤甙(paederoside), 雞屎藤次甙(scandoside), 雞屎藤甙酸(paederoside acid), 車葉草甙(asperuloside), 去乙酰車葉草甙(deacetyl asperuloside), 矢車菊素糖甙(cyanidin glycoside), 矮牽牛素糖甙(betunidin glycoside), 蹄紋天竺素(Pelargonidin), 摁貝素(Embelin), 飽和羰基混合物(saturated carbonyl mixture), 熊果酚甙(Arbutin), 揮發油(Volatile oil), C10-表葉綠素(C10-epichlorophyll), 脫鎂葉綠素(pheophyt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