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蟲的主治功效
中藥茴香蟲主治理氣;化瘀;止痛。主胃脘痛;疝氣腹痛;呃逆;噎膈
茴香蟲,為鞘翅目蠐螬科昆蟲茴香蠐螬的成蟲。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具有理氣;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胃脘痛;疝氣腹痛;呃逆;噎膈。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
功效
理氣;化瘀;止痛。
主治
主治胃脘痛;疝氣腹痛;呃逆;噎膈。
現代研究
- 茴香蟲具有抗菌、抗炎、鎮痛、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
- 茴香蟲提取物對大鼠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茴香蟲提取物對小鼠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 茴香蟲提取物對小鼠結腸癌、肝癌、肺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
附方
- 治胃脘痛:茴香蟲、烏賊骨各等分,研末,每次3g,用黃酒送服。
- 治疝氣腹痛:茴香蟲、烏賊骨各等分,研末,每次3g,用黃酒送服。
- 治呃逆:茴香蟲、烏賊骨各等分,研末,每次3g,用黃酒送服。
- 治噎膈:茴香蟲、烏賊骨各等分,研末,每次3g,用黃酒送服。
茴香蟲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研末,1.5-3g;或1-3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胃有熱及體虛者忌服。」
茴香蟲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茴香蟲含有的化學成分
對-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 對-甲氧基桂皮酸(p-methoxycinnamic acid), 對-甲氧基苯甲醛(p-methoxybenzaldehyde), 對-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 acid), 蝶色素Ⅱa(Papiliochrome Ⅱa), 蝶色素Ⅱb(Papiliochrome Ⅱb), 蝶色素Ⅲa(Papiliochrome Ⅲa), 蝶色素Ⅲb(Papiliochrome Ⅲb), L-犬尿氨酸(L-kynurenine), 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 二氫眼黃質(Dihydroxanthommatin), 蟲眼黃素(Xanthommatin), 色氨酸(Tryptophan), 3-羥基犬尿氨酸(3-hydroxykynurenine), 鄰氨基苯甲酸(Anthranilic acid), α-胡蘿蔔素(α-Carotene),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 葉黃素(lutein), 蝶刺桐酮(Papilioerythrinone), 雞油菌黃質(Canthaxanthin), 蝶刺酮鹼(Papilioerythrin), 蝦黃素(Astaxanthin), 甘油(glycerol), 異丁酸(Isobutyric acid), α-甲基丁酸(α-Methylbutyr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