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S. sarmentosa L.] Saxifraga
- 別名:絲棉弔梅,耳聾草,繫系葉,搽耳草,蟹殼草,天荷葉,水耳朵,紅線草,金錢荷葉,獅子草,倒垂蓮,月下紅,銅錢草,紅線繩,金線吊芙蓉,貓耳朵,豬耳草,金線蓮,老虎耳,金線弔芙蓉,絲棉吊梅,金絲草,石荷葉,紅絲絡,佛耳草,絲絲草,系系葉,耳朵草,耳朵紅,石丹藥,金絲荷葉
-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但以花後採者為好。
- 道地藥材:河北, 甘肅, 陝西,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草甸, 灌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0
虎耳草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虎耳草,按傳統中醫觀點,性味苦寒,歸肝經。其清熱解毒之效,源於其苦能瀉火解毒,寒能清熱涼血。藉此苦寒之性,虎耳草能直達肝經,清泄肝熱,對於體內熱邪熾盛所致之病症,如發熱、咽喉腫痛等,能發揮涼血退熱之功,使亢奮之熱象得以平復,體現其清熱涼血之用。
此藥亦具卓越之解毒消腫能力。當熱毒內犯,或外襲肌膚,引起諸般瘡瘍腫痛、紅腫熱痛時,虎耳草之藥力可加速體內毒素之清除,促進熱毒外排,有效減輕炎症反應。對於熱毒鬱結所致之腫脹,或因熱盛而成的各種外癰內熱,皆能透過其清解之性而消散,從根本上化解熱毒,減輕腫痛,正是其解毒消腫之具體體現。
2. 殺菌消炎
虎耳草,味苦辛,性涼。中醫認為其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其殺菌功效可歸於清熱解毒之力,善治熱毒蘊結所致之感染,如咽喉腫痛、牙齦發炎。消炎作用則體現於涼血消腫,能有效減輕局部紅腫熱痛,對於諸如皮膚瘡毒、濕熱癰疽等炎性病症有良好助益。此藥性味歸經,皆為清除體內熱邪毒素之效,故能廣泛應用於多種熱證炎症。
3. 消腫止痛
虎耳草,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肝經。其於消腫止痛之功,在中醫觀點下,主要體現其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效用。
熱毒蘊結、濕熱阻滯或經絡瘀滯是導致腫痛常見之因。虎耳草能清解郁於體內之熱邪,故可有效緩解熱毒引致之紅腫熱痛,如跌打損傷、局部瘡瘍等。其涼血活血之性,能化解因熱毒迫血妄行或氣滯血瘀所致之組織腫脹,並能通利經絡,使瘀滯得散,則疼痛自止。
此外,虎耳草亦能利濕消腫,對於濕邪困阻所致之肢體浮腫亦有裨益。其清熱解毒及消腫作用,更有助於改善傷口局部之炎症狀態,減少感染,促進組織之恢復與新生,從而助益傷口癒合及減少疤痕形成,實為「去腐生肌」之體現。
4. 清肺熱利咽
虎耳草,性味苦寒,入肺經。其苦寒之性善於清洩肺中之熱邪,針對肺熱壅盛所致的咳嗽、痰黃黏稠、熱氣上沖等症狀,有良效。中醫理論認為,肺為嬌臟,主氣司呼吸,若感受熱邪侵擾,則肺失清肅,熱灼津液而生痰、咳。虎耳草能直驅肺腑之熱,使肺氣得宣,上逆之勢得緩,達到平喘止咳之效。
復次,虎耳草兼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故能外達咽喉,化解熱毒循經上犯所致的咽喉紅腫、疼痛。咽喉乃肺系之門戶,與肺臟關係密切,若熱毒熾盛於此,則氣血鬱滯,引發腫痛不適。虎耳草之清解力量,能消散局部熱邪,使氣機通暢,疼痛自減,亦能滋潤因熱邪耗傷津液而致的咽乾。此乃其清肺利咽之傳統中藥觀點。
5. 清熱涼血
虎耳草在傳統中醫藥觀點中,其清熱涼血功效體現於能清熱瀉火,助於清除體內熾盛之熱毒。對於內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虎耳草可透過其性味之功,直達病所,達到緩解熱盛傷陰、灼傷津液的效果。此與其成分所展現的清除熱毒作用相符。
6. 止血
虎耳草,味苦、辛,性寒,歸肺、脾經。其中醫止血觀點,乃藉其苦寒清熱涼血之功,能涼血止血,或斂澀止血。外用搗敷,可清熱消腫止痛,針對局部出血兼有熱毒者有效。內服水煎,則清解內熱,用於治療因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衄、便血、尿血等內出血證。其寒涼之性有助壓制血熱,使血液歸於正道,發揮固本止血之效。
7. 散風熱
虎耳草,味甘、苦、微辛,性涼,歸肺、肝經。其「散風熱」功效,體現於藥物清涼之性,能疏散體表風熱邪氣,外達病邪,緩解因風熱外襲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傳統中醫認為,風熱邪氣侵犯人體,易導致表證蘊熱,虎耳草正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散作用,將鬱於肌表之熱邪透解外出,從而達到消散風熱、解除表證的目的。此藥物性質契合了中醫「透邪外出」的治療原則,在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等辨證論治中具有應用價值。
虎耳草的古代典籍
虎耳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搗汁滴,或煎水熏洗。
虎耳草的炮製
去雜質,切段備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虎耳草注意事項:
- 有毒:虎耳草含有強心 glycosides,大量服用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 勿過量:一般建議每日用量不超過 30 克,以免產生毒性反應。
- 避免長期服用:長期服用虎耳草可能會損害心臟功能。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止使用:虎耳草對胎兒和嬰兒可能有毒性。
- 心臟病患者慎用:虎耳草中的強心 glycosides 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律不整等風險。
- 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虎耳草會加重肝腎負擔,不宜過量服用。
- 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虎耳草會與洋地黃、利尿劑和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相互作用,可能導致不良反應。
虎耳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虎耳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巖白菜素(Bergenin), 槲皮甙(Quercitrin), 槲皮素(Quercetin), 沒食子酸(Gallic acid), 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 acid), 兒茶酚(Catechol), 揮發油(Volatile oil), 熊果酚甙(Arbutin),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槲皮素-5-O-葡萄糖甙(Quercetin-5-O-β-D-glucoside), 去甲巖白菜素(Norbergenin), 氨基酸(Amino acids), 硝酸鉀(Potassium nitrate), 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 順式咖啡酸(cis-Caffeic acid), 馬慄樹皮素(Esculet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