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ndrosace umbellata (Lour.) Merr. [syn. Drosera umbellata Lour.; Primula umbellata (Lour.) Bentv.]
- 別名:小一口血,漢先桃草,仙牛桃,五嶽朝天,佛頂珠,喉癬草,銅錢草,頂珠草,索河花,天星草,漢先挑草,五朵雲,天弔冬,小虎耳草,白花草,金牛草,五角星草,白花珍珠草,喉辮草,地胡椒,喉蛾草,天吊冬,清明花
-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點地梅的全草或果實。採收和儲藏:清明前後採收全草,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青海, 雲南, 四川, 廣東
- 生長環境:草地, 路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喉嚨草的傳統功效
1. 消腫止痛
喉嚨草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脾、腎經。其消腫止痛之效,乃從傳統中醫觀點理解其透過多臟腑協同作用。肺主氣,與喉嚨相通,喉嚨草能清肺熱、散風寒,緩解喉嚨腫痛。脾主運化,鄰近咽喉,可健脾益氣、化瘀止痛,消退咽喉腫痛。腎主水,與喉嚨相通,喉嚨草則能滋腎精、清熱解毒,緩解耳鼻咽喉之腫痛。
2. 清熱解毒
「喉嚨草」在中藥理論中,性味苦、涼,歸肝、胃、大腸經。其核心功效為清熱解毒,此乃針對體內熱邪熾盛、毒素鬱結所致病證。
咽喉腫痛、口瘡、牙痛、頭痛、赤眼等症狀,多在中醫辨證上歸屬為風熱、肝火上炎或熱毒壅盛之象。喉嚨草之清熱解毒能力,正是透過其苦涼之性,深入肝、胃、大腸等經絡,清瀉實火,清除鬱積之熱毒,從而緩解這些因熱毒上擾或內熾而引發的病痛。例如,對於咽喉腫痛、口瘡,它能直解上焦熱毒;對於牙痛、頭痛、赤眼,則能清降胃火、肝火,平息熱擾清竅之勢。其作用機理符合中醫「熱者清之,毒者解之」的基本原則。
3. 利水消腫
喉嚨草,味甘苦、性寒涼,入肺、膀胱經。其利水消腫之功,乃因其寒涼之性,能清熱解毒,消散體內因濕熱、毒邪積聚所致之水腫。肺主通調水道,喉嚨草入肺經,可助其宣發肅降,調理水液運行;膀胱主貯藏、排泄水液,入膀胱經則直接促進小便排出,將體內多餘水濕、痰飲下洩,故《本草綱目》載其「利水消腫,治水氣、腳氣」,此乃合乎中藥藥性歸經之理。
4. 活絡止痛
中藥喉嚨草,味甘性平,其活絡止痛之效,源於其能通利咽喉經絡。甘味在傳統醫學中具緩急、止痛之功,能潤養且緩和不適;平性則使其藥性溫和,不偏寒熱,適用於多種體質。當喉部氣血、經絡運行受阻,導致痺痛腫脹時,喉嚨草能發揮活絡之性,疏通瘀滯,改善局部循環與氣機,從而解除因「不通則痛」所致之症狀。此藥主治一切喉痺及腫痛,正是其活絡止痛功能於咽喉病症的具體體現,使氣機調暢,疼痛得解。
5. 清熱瀉火
喉嚨草,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其清熱瀉火功效,源於其苦寒特性直降,能有效清解肺胃經絡所積之熱邪與火毒。肺胃熱盛常上衝咽喉,引發腫痛、扁桃腺炎等症,喉嚨草透過宣洩邪熱,促使熱邪由內解散排出,使火勢平息,從而緩解症狀。此即傳統中醫所言「苦能瀉下、寒能清熱」之理,其瀉火作用旨在消弭熾盛之火邪,恢復臟腑陰陽平衡。
6. 解毒
喉嚨草,性寒,味苦微辛,入肺、胃二經。依傳統中醫觀點,其解毒功效核心在於清熱解毒。
本草味苦性寒,直入肺胃二經,能有效清除體內積聚之熱毒。肺熱、胃火、腸炎、痢疾等熱毒熾盛之症,皆可藉其清熱瀉火之能,從根本上化解毒邪。
其「消腫止痛」亦是解毒的體現,因熱毒鬱滯常致局部紅腫熱痛,本草能消散毒熱積聚,從而緩解不適。至於「利咽化痰」,則為清除熱毒所致痰濁之功,亦屬解毒範疇。凡熱毒所引諸症,皆為喉嚨草解毒之範疇。
喉嚨草的古代典籍
喉嚨草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喉嚨草的止痛功效,依現代藥理分析,主要源於其內含的金錢草素、金線連素等活性成分所展現的顯著抗炎作用。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體內的炎症反應,透過調節或減少發炎介質的釋放,例如阻斷前列腺素及多種細胞因子的生成與活性,從而直接作用於疼痛的生理基礎。由於炎症是引發組織腫脹、壓迫神經末梢感知並導致疼痛的主要病理過程,喉嚨草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減輕局部組織的紅腫與充血,進而緩解伴隨而來的疼痛感。其抗菌、抗病毒的特性,亦有助於清除導致感染性炎症的病原體,從根源上削弱炎症刺激,間接強化其止痛效果。因此,喉嚨草的止痛機制並非止於症狀抑制,而是透過對炎症通路的多重干預,達到根本性的疼痛緩解。
喉嚨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開水泡代英。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含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性味辛苦,有小毒:過量服用可能導致中毒。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因其毒性可能影響胎兒、嬰兒或兒童發育。
- 服用期間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會加重喉嚨不適症狀。
- 如有不適,立即停藥就醫:如出現過敏、中毒或其他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喉嚨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喉嚨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皁苷(Saponin), 鞣質(Tannin), 酚類物質(Phenolic compounds), 糖類(Sugars), 生物鹼 (推測)(Alkaloids (presume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