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茄苳

紅茄苳

HONG QIE DONG

  • 寒熱指數:
    0
  • 0
  • 英文名稱:Rhizophora mucronata Poir. Bark Of Mangrove, Bark Of Fourpetale Mangrove
  • 別名:王梨跤,紅樹皮
  • 藥品來源:為紅樹科紅茄苳的樹皮或根。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剝取樹皮,或挖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臺灣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紅茄苳的傳統功效


1. 涼血止血

紅茄苳主治血熱妄行,血溢不止諸疾。其性寒收斂,味酸澀,能入肝經而涼血滋陰,止血固澀,故用於外傷出血、吐血、衄血、尿血等症。本品以枝葉入藥,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痢之功,尤用於血熱妄行,血溢不止諸疾。

2. 清熱利濕

紅茄苳,性味苦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效。用於泄瀉、痢疾、尿血、便血等症。

3. 解毒利咽

紅茄苳,味苦、性寒,入肺、大腸經。藥性涼爽,能清熱解毒、利咽散結。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

4. 清熱涼血

紅茄苳,性寒,味甘、澀。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化瘀止血之效。用於肺熱咳嗽、咳血、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熱妄行之出血症。

紅茄苳清熱涼血的作用機理尚不明確,可能與其含有生物鹼、黃酮類、鞣質等成分有關。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幫助降低體溫、緩解炎症、抑制出血。此外,紅茄苳中的黃酮類成分還可以增強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幫助清熱涼血。

5. 止血

《本草綱目拾遺》:「紅茄苳,味甘、澀,性平。功用:止血,收斂,固澀。主治:吐血,衄血,下血,崩漏,赤白帶下,痢疾,便血。」

紅茄苳具有止血功效的原因在於其含有豐富的鞣質和酚類物質。這些物質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此外,紅茄苳中還含有維生素K,這也是止血的重要成分。

臨牀上,紅茄苳常被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如吐血、衄血、下血、崩漏、赤白帶下、痢疾、便血等。此外,紅茄苳還可外用治療傷口出血、痔瘡出血等。

6. 清肺熱利咽

肺熱燥咳,咽痛喉腫,丹毒癤腫,吐血、衄血。

紅茄苳清肺熱利咽,蓋其性寒冷,具有清熱瀉火之功,能清肺熱止咳,利咽喉腫痛。肺熱者,肺臟蘊熱,燻蒸肺絡,灼傷津液,肺氣失宣,則咳喘氣促,咽喉腫痛,痰黃而稠。紅茄苳性寒味苦,入肺經,直達病所,清肺瀉火,涼血止血,使肺氣得宣,肺熱清,則咳嗽、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症狀皆可消退。

7. 清熱解毒

紅茄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古籍記載:「紅茄苳,甘寒無毒,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其清熱解毒之功,在於其能清肝瀉火、涼血解毒。肝火旺盛者,常表現為口乾舌燥、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症狀,紅茄苳可清肝瀉火,緩解上述症狀。血熱者,常表現為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紅茄苳可涼血解毒,緩解上述症狀。

8. 清熱瀉火

《本草綱目》載:「紅茄苳,味苦、性涼,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主治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吐血、衄血、便血、瘡瘍腫痛、毒蛇咬傷。」

紅茄苳之清熱瀉火功能,乃因其性寒涼,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其清熱瀉火之功,尤以清熱瀉肺火、胃火、肝火之功為著。紅茄苳清熱瀉肺火,可治肺熱咳嗽、肺炎、肺膿瘍等證;清熱瀉胃火,可治胃熱嘔吐、胃脘痛、口臭等證;清熱瀉肝火,可治肝火旺盛、肝鬱化火之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紅茄苳有小毒,不宜過量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紅茄苳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紅茄苳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大腸激擾綜合症咽喉痛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紅茄苳含有的化學成分


脂類(lipids), 蛋白質(Protein), α-香樹脂醇(α-amyrin), β-香樹脂醇(β-amyrin),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谷甾醇(sitosterol), 白樺脂醇(betul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