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蘿的傳統功效
1. 軟堅化痰
海蘿性味甘、微寒,歸肺、胃經,主入肺經以調肺氣,助其運化。其軟堅化痰之功,乃藉微寒之性,針對因痰濁凝聚而成的癰結或硬塊,能軟化症結,使其堅硬之質地逐漸消散。同時,海蘿亦能將黏稠難化的痰液轉化為稀薄易排之物,利於咳出。故此藥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痰濁內蘊之症。
2. 祛風除濕
海蘿性溫味辛,歸肝、腎經,主要作用為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其辛能發散,溫能通陽,能有效宣散外來風邪,溫化體內濕濁。對於風濕痹阻經絡、關節疼痛者,海蘿藉其辛溫之性,助於溫通經脈、祛散風寒濕邪,使氣血運行暢通,達至通痹止痛之效。
3. 清熱
海蘿性味甘寒,歸肺、胃二經,其清熱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清晰體現。其寒涼之性,正契合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能清除體內熾盛之熱邪。海蘿入肺經,對於外感風熱、肺熱壅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等症,能清宣肺熱,宣散風熱,藉其瀉火之性以緩解表熱。同時,入胃經則能清胃熱,減輕胃火亢盛引起的口渴。更為關鍵者,海蘿兼具解毒之功,使其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清解熱毒,對於熱毒壅盛、熱病諸症,具有標本兼治之效,從根本上化解熱性病變。
4. 軟堅
海蘿,味辛、甘,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功擅軟堅,此為中醫應用於消散體內結塊、腫硬積聚之重要特點。海蘿之軟堅作用,根植於其辛溫之藥性。辛味主行散,能促進氣血運行;溫性主溫通,可溫煦經絡,化散陰寒凝滯。
海蘿憑藉其辛溫之性,得以溫通經絡,散結化瘀。當身體內部因長期氣滯、血瘀、痰濕等邪氣凝聚,形成堅硬之癥瘕積聚、腫塊時,海蘿能深入脈絡,活血化瘀,將凝滯之氣血化開,使堅硬之物得以逐漸軟化、消散。
此外,海蘿的溫性亦能溫煦脾胃,助運化水濕,消積化痰。體內痰濕凝結,或飲食積滯,亦是形成堅硬腫塊之因。海蘿溫化痰濕,消食導滯,從源頭上清除導致結塊生成的病理因素,進而輔助腫塊的消退,緩解相關不適。故海蘿之軟堅,乃透過溫通、散結、化瘀、消積等多重機制而達成。
5. 止咳化痰
海蘿,味甘性微寒,歸入肺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甘味能補益肺氣並緩和病勢,微寒之性則善於清解肺中鬱熱。肺乃嬌臟,主氣司呼吸,若感受外邪或因內生痰濕,皆可致肺氣失宣、升降失常,進而引發咳嗽、咳痰等症。海蘿入肺經,正可發揮清肅肺熱、化解痰濁的作用。
其清肺化痰之功,體現在能清除肺部的痰熱壅滯,使凝聚的痰液稀釋而易於咯出,從而解除痰阻氣道所致的胸悶與呼吸不暢。止咳平喘之效,則源於其對肺氣上逆的調和作用,透過恢復肺臟正常的宣發肅降功能,抑制咳嗽反射,緩解氣喘症狀。因此,海蘿常被用於治療因痰熱或痰濕蘊肺所導致的久咳不癒、痰多質黏稠、胸膈滿悶及氣喘等病症,達到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
6. 消食化積
海蘿,性味甘鹹而寒涼,歸脾胃二經。其消食化積之效,主要源於其寒涼之性,能清解積熱,化散食滯;甘鹹之味入脾胃,可健脾和胃,助益運化功能。同時,其潤腸通便之力,亦有助於推動積滯排出體外。故海蘿為治療飲食積滯、腹脹、消化不良的常用之品,能從機制上解決胃腸積滯問題。
7. 清熱瀉火
海蘿味鹹、性寒、性涼,歸肺、胃、膀胱經。其寒涼藥性入肺胃二經,善清臟腑熱邪。對於肺熱所致咳嗽,能清肺熱以止咳;若胃火熾盛,則可瀉胃火,緩解其煩渴諸症。此清熱瀉火之功,乃基於其藥性直達病位,針對內熱火邪,使其得以清解消散。
海蘿的古代典籍
海蘿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浸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海蘿注意事項重點
- 動嗽:根據《養生要集》記載,食用海蘿可能會引起咳嗽。
- 男性不宜久食:《食療本草》記載,男性長期食用海蘿會導致痼疾,損害腰腎經絡血氣。
- 腳冷痹:海蘿具有散寒利尿的作用,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腳冷痹症。
- 面色暗沉:海蘿中含有一些生物鹼成分,長期食用可能會影響膚色,導致面色暗沉。
- 藥性寒涼:海蘿藥性寒涼,因此不適合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服用。
- 與溫熱藥物相剋:海蘿性寒,不宜與溫熱藥物同服,以免影響藥效。
- 與烏梅相剋:海蘿與烏梅相剋,同服會產生毒性物質。
海蘿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海蘿含有的化學成分
瓊脂二糖二甲基縮醛(agarobiose dimethyl acetal), 甲基半乳糖甙(methyl D-galactoside), 甲基木糖甙(methyl D-xyloside), D-半乳糖(D-Galactose), 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牛磺酸(Taurine), D-天冬氨酸(D-aspartic acid),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 鏈烷烴(alkane), 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 甾醇(sterol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