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Fomitopsidaceae Antrodia cinnamomea
- 別名:牛樟菇,樟菇,窟內菰,神明菇
- 來源:牛樟芝是多孔菌目、擬層孔菌科、多年生菇蕈菌類,為擬層孔菌科薄孔菌屬的一種真菌。世界上僅台灣有原生的牛樟芝,在天然狀況下只生長在臺灣特有的常綠闊葉大喬木牛樟樹樹幹內中空的心材上,海拔由200~公尺都可看到它的蹤跡。野生牛樟樹很少,近年已被列為保育級生物,已經沒有野生牛樟芝。因此,各種段木培養、皿式培養的菌體,固態發酵、液態發酵培養的菌絲體成為牛樟芝應用的主流,同時各種人工培植方式的菌種優化也成為核心技術之一。
- 道地藥材:福建, 台灣, 廣東, 廣西, 海南
- 生長環境:荒山, 林地
最後更新日:2024-01-21
牛樟芝的傳統功效
1. 鎮痛止痛
牛樟芝在中華傳統醫學視角下,其鎮痛止痛功效可從「不通則痛」之理推演而得。疼痛主因常為氣血瘀滯於經絡,阻礙運行。現代研究指牛樟芝能「抑制發炎反應」與「發炎介質」,在中醫觀念中,此類發炎多源於熱邪、濕熱或氣血瘀滯所致的實證病機。牛樟芝或具備清熱解毒、清利濕熱或活血化瘀之性,助其祛除邪實,疏通經絡,使氣血得以暢行,積滯消除,疼痛自止。
再者,其能「促進神經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神經組織」,則暗示牛樟芝亦有扶正固本,滋養修復之功。這可能體現為補益氣血、滋養肝腎,從而強化機體自我修復能力,對於因耗損、虧虛所致的慢性疼痛,或能兼顧標本。綜合觀之,牛樟芝的鎮痛作用,乃透過消除經絡阻滯之邪,並兼顧培補正氣,實現「通則不痛」之效。
牛樟芝的現代功效
1. 保肝護肝
牛樟芝的保肝護肝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揭示主要與其多醣體成分密切相關。這些多醣體能透過多重機制發揮作用:首先,它們促進肝細胞增殖與再生,加速修復受損的肝組織,有助於恢復肝臟功能。其次,多醣體具顯著的抗炎與抗氧化活性,能夠抑制肝臟內的炎症反應,減少氧化應激對肝細胞的損害,從而有效降低肝臟脂肪堆積,緩解脂肪肝進程。此外,牛樟芝還能調節肝臟解毒酵素系統,如誘導穀胱甘肽S-轉移酶(GST)和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GT)的活性,增強肝臟對內外源性毒素的生物轉化與排出能力,減輕肝細胞負擔。臨床前研究及部分臨床數據支持,牛樟芝能降低肝酶(如ALT、AST)水平,改善肝功能,並展現出對肝纖維化及肝癌的潛在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其抗腫瘤機制可能涉及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
2. 抗菌抗病毒
牛樟芝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經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等多種細菌,以及流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其廣譜功效可能源於豐富的三萜類與多醣體等生物活性成分,賦予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潛力。
3. 降血脂
牛樟芝在降血脂方面的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主要活性成分,特別是多糖類物質,對血脂調節具有顯著作用。這些多糖經實驗證實能有效抑制肝臟及脂肪組織內的脂肪酸和膽固醇合成路徑,從而減少內源性脂質的生成。同時,它亦能促進脂肪的分解與代謝,加速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從血液中清除。這種雙向調節機制,直接導致血清中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水平的下降。進一步研究顯示,牛樟芝可能透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血管張力,以及降低血液黏滯性,間接減少血液流動阻力,並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形成與進展,為心血管健康提供額外益處。此作用機制提供了其作為輔助降血脂潛力的科學依據。
4. 降血糖
牛樟芝的降血糖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水提取物能顯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同時改善胰島素抵抗,提示其化合物可作用於胰島素訊號通路,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此外,牛樟芝多醣體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並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這可能透過刺激胰臟β細胞或其他相關途徑實現。這些發現指出牛樟芝含有的特定活性成分,如多醣體及其水溶性組分,在調節血糖穩態中發揮關鍵作用。
5. 保護心臟健康
牛樟芝對心臟健康的保護作用源於多重現代藥理機制。多項研究表明,牛樟芝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這種血脂調節作用,尤其能有效改善高血脂症,顯著減少動脈壁的脂質堆積,從根本上遏制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與進展。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降低,加上高密度脂蛋白的提升,為維持血管彈性和暢通提供了生理基礎。此外,牛樟芝還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流動,進而降低血管內血栓形成的風險。此抗血小板效應對於預防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風等急性心血管事件至關重要。牛樟芝對心臟健康的益處可能是由於其多種生物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這些成分綜合作用於脂質代謝、凝血途徑及血管內皮功能,全方位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保護心血管系統。
6. 抗氧化
牛樟芝的抗氧化功效源於其富含的三萜類化合物與多醣體,尤其關鍵為牛樟芝酸及牛樟芝醇。現代藥理研究指出,這些活性成分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從根本上保護細胞與組織免受氧化壓力損傷。動物及體外實驗證實,牛樟芝能降低丙二醛(MDA)等氧化壓力指標,同時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等內源性抗氧化酵素的活性,強化生物體的抗氧化防禦機制。
7. 防癌抗腫瘤
牛樟芝的防癌抗腫瘤功效主要歸因於其高含量的三萜類化合物。這些天然多元醇在牛樟芝中的含量可達約10%至45%,遠超其他真菌如靈芝。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牛樟芝三萜類能多方面作用於癌細胞。其一,能顯著抑制癌細胞增殖,透過阻斷細胞週期進程,並同時誘導細胞凋亡,抑制新血管生成,藉此餓死腫瘤。其二,深入誘導癌細胞程序性死亡(凋亡),透過啟動凋亡相關蛋白,並抑制有助癌細胞生存的細胞自噬機制。其三,有效抑制癌細胞的轉移能力,減少癌細胞的活動性與侵襲性,從源頭上阻斷腫瘤擴散。
8. 提升免疫力
牛樟芝提升免疫力功效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β-D-葡聚醣(佔多糖體約1-2%)。此類成分被證實能有效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作為生物反應調節劑。它能促進免疫細胞間的信息傳遞,顯著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並引發補體系統的活化反應。此外,β-D-葡聚醣還能刺激免疫細胞分泌多種免疫增強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IL-1、IL-2)及干擾素(IFN-γ),從而全面增強宿主免疫功能,並輔助抑制癌細胞增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牛樟芝注意事項:
- 體質寒涼者避免大量服用:牛樟芝性屬偏寒,體質寒涼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寒性,出現腹瀉、手腳冰冷等不適症狀。
- 與西藥抗凝血劑併用注意:牛樟芝含有抗凝血成分,與西藥抗凝血劑併用時會增加出血風險,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手術前避免服用:牛樟芝具有抗凝血作用,手術前服用可能會影響手術的止血效果,建議提前停用。
牛樟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牛樟芝含有的化學成分
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s),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腺苷(Adenosine), β-D-葡聚醣(β-D-glucan), 免疫蛋白(Immunity Protein), 維生素B羣(Vitamin B complex), 煙鹼酸(Nicotinic acid (Vitamin B3)), 麥角甾醇 (維生素D2)(Ergosterol (Vitamin D2)), 核酸(Nucleic Acid), 氨基酸(Amino acids), 凝集素(Agglutinin), 木質素(Lignin), 樟芝酸(Antrodia Acid),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鍺(Germanium), 鐵(Iro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