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根的傳統功效
1. 利咽喉
橄欖根之利咽喉功效,依傳統中醫觀點,根於其性味與歸經。其性微寒,主入肺經。中醫認為,咽喉為肺之門戶,多數咽喉腫痛乃因外感風熱或內蘊熱毒,循經上犯於肺、咽喉所致。橄欖根之「微寒」特性,能直折上炎之火熱。
本草綱目載其能「清熱解毒」,正對治咽喉之熱毒壅盛。熱毒鬱結於咽喉,則氣血不暢,脈絡閉阻,故見紅腫熱痛。橄欖根透過清除熱毒,疏通氣血,使咽喉之邪熱得清,腫痛自消,恢復暢利,故能有效「利咽消腫」。此乃其「微寒清熱」之功,結合「入肺經」之作用,直達病所,方展其利咽之效。
2. 舒筋絡
橄欖根在傳統中醫藥觀點中,被視為一味具有舒筋絡功效的藥材。其「性溫味苦,入肝腎經」的特性,是理解其作用機理的核心。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筋,藏血;腎主骨,生髓。筋骨的強健與否,筋絡的暢通與否,皆與肝腎功能密切相關。橄欖根性溫,能溫通經絡,祛除寒濕,使氣血運行順暢;味苦則能行散、瀉下,結合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疏通經絡中的瘀滯,解除「不通則痛」的症狀。
當肝血充足,筋脈得養,自然柔韌有力;腎精充盈,則筋骨得固,利於活動。橄欖根透過歸入肝腎二經,直接作用於筋骨組織,滋養肝血,溫補腎陽,從根本上改善筋絡的濡養狀態。其活血化瘀之功,更能解除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筋脈拘攣、痠痛麻木,從而達到「舒筋絡」的目的。這種對筋絡深層滋養與通利兼備的作用,正是其在中醫治療筋骨病症中獨特的價值所在。
3. 祛風濕
橄欖根於中藥體系中,其祛風濕之效,可理解為能通行經絡,疏導風濕之邪。風濕痹阻致筋骨痠痛、屈伸不利,此藥能助氣血暢行,達和絡止痛之功。現代研究提及之黃酮及酚類化合物或為其清熱消腫、緩解痹痛之物質基礎,與中醫所言活血通絡、祛風除濕,使邪退正安之理相符。
4. 清肺熱利咽
橄欖根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其苦寒之性,善能直入肺經,清解肺中鬱熱。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上通於咽喉。當燥邪犯肺,或熱邪內熾,引致肺熱壅盛,症見咳嗽、咳痰黃稠、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時,橄欖根可透過其清熱作用,涼散燥熱,從而緩解咽喉不適。肺熱得清,則痰熱自化,咳嗽亦止。此藥正合中醫「熱者寒之」之理,為肺熱咽痛、痰咳者的良藥。
5. 祛風除濕
依《本草綱目》所載,橄欖根藥性溫和,氣味芳香,主擅祛風除濕。從傳統中醫觀點看,其能針對風濕痺阻、經脈為風濕所痹所導致的肢體痠痛、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等症狀。此藥亦兼具活血化瘀之功,有助於氣血順暢,緩解因濕邪痹阻經絡所致的筋骨痠痛。對於濕從下生,如脾胃濕熱引發的肢體腫脹、小便不利,橄欖根亦能助利水滲濕,改善其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橄欖根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長期服用橄欖根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害,因此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橄欖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