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 ex Baker et More [= Myosotis peduncularis Trev.; M. chinensis DC.]
All-Grass of Pedunculate Trigonotis
- 別名:地胡椒,豆瓣子棵,伏地菜,伏地草,雞腸,山苦菜,搓不死,地瓜香,雞腸草
- 藥品來源: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初夏採收,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西南地區,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路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附地菜的傳統功效
1. 解毒
附地菜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解毒作用,能夠保護肝臟免受毒素的損害。研究表明,附地菜提取物可以降低酒精引起的肝臟損傷,並減少肝臟中的脂肪堆積。此外,附地菜提取物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
2.
附地菜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這表明附地菜具有抗炎的功能。炎症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組織損傷和炎症細胞浸潤的過程,通常伴隨着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細胞浸潤和組織水腫等表現。附地菜通過抑制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可以減少炎症反應,從而起到抗炎的作用。此外,附地菜還含有其他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這些成分也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炎症症狀。
3. 解毒消腫
附地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癰腫、手足麻木、蛇蟲咬傷等症。其中,附地菜中的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附地菜中的皁苷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4. 行氣止痛
附地菜的行氣止痛作用主要源於其含有揮發性成分、生物鹼和皁苷等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緩解胃痛和吐酸的症狀。此外,附地菜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抑制痢疾桿菌的生長,緩解痢疾的症狀。
附地菜的古代典籍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附地菜這種中藥主要用於處理身體的毒腫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炎症或者腫脹。此外,它還能幫助控制和減少頻尿的情況,讓排尿變得更為適度。
在古代,醫學家們觀察到附地菜對於消腫解毒有著良好的效果,可能是因為其具有的某些天然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同時,它也能調節泌尿系統的功能,使小便不再過於頻繁,維持人體的水鹽平衡。
總的來說,《名醫別錄》將附地菜定義為一種能夠治療毒腫和控制小便頻率的中藥材,這也反映了古人對草藥療效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 《 本草經集注》:《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對於中藥「附地菜」的記載與解釋如下:
在古代醫學家陶弘景的描述中,他提到附地菜主要用於治療「蠼螋溺」。「蠼螋」是一種昆蟲,而「蠼螋溺」則是指由這種昆蟲造成的傷害或是其尿液所引起的皮膚刺激或炎症。由此可知,附地菜在當時被認為具有舒緩和治療由昆蟲造成的皮膚問題的功效。
簡單來說,《本草經集註》中記載附地菜可用來處理由蠼螋造成的皮膚傷害或不適,顯示出這種植物在傳統中醫學中的應用價值。
- 《 藥性論》:
「附地菜可以處理手腳因濕疹或其它皮膚問題而導致的破皮流水情況,同時,它對治療夜間不自主排尿(即俗稱的遺尿)也有幫助。」
- 《 貴州草藥》:
在中醫理論中,“驅風”指的是排除體內或外來的風邪,常見於治療風濕、關節痛等症狀。“鎮痛”則是指減輕或消除疼痛,適用於各種疼痛性疾病。附地菜據此被視為一種能夠改善風濕性關節痛、肌肉疼痛等問題的藥材。
- 《 食療本草》:
孟詵提到,將附地菜燒成灰後與鹽混合,可用來治療各種瘡口,以及因風濕所導致全身出現如棗子大小、伴有癢痛感的紅疹。使用時,可以將附地菜搗碎敷於患處,一天更換五到六次。此外,附地菜也可以生食或是煮熟當作蔬菜食用,能幫助去除體內的油脂及毒素。
附地菜的灰燼還可用來敷治兒童的口腔潰瘍。同時,對於兒童的赤白痢疾也有療效,可以榨取附地菜的汁液約一百毫升,再加入蜂蜜調和後服用,效果非常好。
附地菜的現代功效
1. 鎮痛
附地菜的乙醇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如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和皁苷,被認為是其鎮痛作用的關鍵。這些成分可以通過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來緩解疼痛。同時,附地菜中的某些成分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進一步減輕疼痛症狀。此外,附地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間接地緩解疼痛。
2. 抗菌
附地菜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研究表明,附地菜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和萜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廣泛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附地菜提取物在食品保鮮、藥品製造和保健品開發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附地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擦。
附地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尿失禁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背部膿瘡夜間頻尿多尿夜間遺尿大便膿血吐血損傷癰疼痛肝臟損傷
附地菜含有的化學成分
揮發油(Volatile oil), 脂肪酸(Fatty acids), 醇(alcohols), 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 羰基化合物(Carbonyls), 牻牛兒醇(Geranio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