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

佛手柑

FO SHOU GAN

  • 英文名稱: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 Finger Citron
  • 別名:蜜羅柑,蜜筩柑,手柑,佛手,福壽柑,佛手香櫞,五指柑(曠西中藥志》),五指柑
  •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採收和儲藏:栽培4-5年開花結果,分批採收,多於晚秋果皮由綠變淺黃綠色時,用剪刀剪下,選晴天,將果實順切成的薄片,曬乾或烘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浙江, 江西, 福建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1

佛手柑的傳統功效


1.

佛手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其善於行氣,尤利於氣血虛弱、脾胃不調,以及飲食無味之症。臨牀上,其針對感冒、咳嗽、咽喉炎等症,亦有助益;對風濕性關節炎之症狀,亦有所緩解。這些應用與其溫通、理氣、化濕之功相關,雖有現代提及具抗炎成分,然其根源仍循中醫氣機調暢之理。

2. 止咳化痰

佛手柑在中醫觀點下,素有理氣化痰、止咳之功。痰咳常因肺氣不宣、痰濁內阻所致,佛手柑能宣肺化痰、祛痰止咳。此外,若因脾虛運化無力、痰濕內盛而致咳痰多,佛手柑則能健脾益氣、化濕,從根本上助益止咳化痰。

3. 理氣行氣

佛手柑,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肺經。其核心功效乃理氣行氣,旨在宣通臟腑氣機,暢達全身氣血運行。中醫謂「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佛手柑善於疏理肝氣鬱滯,緩解肝氣犯脾胃所致之胸脅脹痛、胃脘不適、頭痛等氣滯諸症。

稟其芳香辛散之性,佛手柑能和胃健脾,理順中焦氣機升降,解除脾胃氣滯,故對於胸膈脹滿、食積不消、腹脹、厭食等消化不良症狀有顯著助益。氣機條達,則血運通暢,其行氣亦能活血,緩解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此外,氣滯可生痰、生濕、生瘀,佛手柑透過理氣,間接亦能化痰散結,有助改善因氣鬱痰阻所致之胸悶、咳嗽、咯痰等症。整體而言,佛手柑之理氣行氣,正是調理氣機紊亂,恢復臟腑功能協調之關鍵。

佛手柑的古代典籍


佛手柑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佛手柑的抗腫瘤功效主要源於其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現代藥理學研究指出,這些黃酮類成分能透過多種機制直接抑制癌細胞生長。它們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阻斷細胞增殖週期,並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從而切斷腫瘤養分供應。此外,黃酮類化合物亦可能調控癌細胞內與生存、增殖和轉移相關的訊號通路,例如MEK/ERK、PI3K/Akt等。佛手柑的抗氧化特性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DNA損傷,降低癌症風險。其抗炎作用則可減輕腫瘤微環境中的慢性炎症反應,因炎症是促進腫瘤發展的重要因素。透過增強人體免疫力,佛手柑亦能間接協助機體識別並清除異常細胞,發揮輔助抗腫瘤作用。

2. 降血壓

佛手柑的降血壓功效,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黃酮類成分為主要活性物質。這些黃酮類成分能有效降低血管緊張度,促進血管舒張,直接導致血壓下降。此外,它們還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過度增殖,有助於維持血管壁的正常厚度與彈性,改善血流。更重要的是,黃酮類成分能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更多一氧化氮(NO),NO作為重要的血管舒張因子,能進一步放鬆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3. 降血糖

佛手柑被證實具備降血糖功效,其藥理作用主要歸因於所含的豐富黃酮類化合物。現代藥理分析揭示,這些黃酮類成分透過多重機制協同作用於血糖調節。

首先,黃酮類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腸道對膳食葡萄糖的吸收。這項作用能減少餐後葡萄糖快速進入血液,有助於平穩血糖升高幅度,尤其對餐後高血糖的控制具有潛在益處。

其次,佛手柑中的黃酮類成分能夠促進外周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這可能透過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或直接影響葡萄糖轉運蛋白等途徑,促使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肌肉、脂肪等組織細胞內被利用或儲存,從而降低循環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

再者,黃酮類化合物還展現出抑制肝臟糖異生的能力。糖異生是指肝臟將非碳水化合物前兆物質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是維持空腹血糖的重要來源。透過抑制此過程,佛手柑有助於減少肝臟葡萄糖的過度輸出,進一步控制基礎血糖水平。

綜合這些作用,佛手柑中的黃酮類成分透過調節葡萄糖的吸收、細胞攝取與肝臟生成,共同發揮其降血糖的現代藥理作用。

4. 降血脂

佛手柑所含之黃酮類化合物,為其降血脂功效之主要活性成分。這些成分的現代藥理作用機制涉及多個層面。首先,其有潛力抑制腸道膽固醇之吸收,減少外源性膽固醇進入體循環,從而有助於降低總膽固醇水平。其次,佛手柑對肝臟脂肪代謝可能產生調節作用,例如透過影響脂肪酸合成或分解途徑,進而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濃度。再者,它能促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生成或維持其水平,這對於膽固醇逆向轉運至關重要,有助於將多餘膽固醇從周邊組織運回肝臟,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此外,佛手柑的成分亦展現出降低血壓與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這不僅直接有益於心血管健康,也可能間接影響脂質代謝平衡,共同協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進展。

5. 抗氧化

佛手柑富含黃酮類化合物與其他抗氧化劑,能有效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其主要活性成分檸檬烯,不僅具顯著抗氧化活性,亦展現抗菌、抗炎與免疫調節功效。此外,柚皮素亦發揮抗氧化作用,並助益於脂質代謝,有潛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些藥理作用共同為佛手柑帶來延緩衰老、維護健康方面的應用價值。

6. 抗菌

佛手柑的抗菌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顯著,其精油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及真菌生長,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此抗菌活性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萜烯類化合物,如檸檬烯、芳樟醇和香芹酮。這些活性成分透過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進而抑制其生長與繁殖。此外,佛手柑精油亦被發現能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從而增強機體抵抗感染的能力。

佛手柑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泡茶飲。

佛手柑的炮製


  • 揀去雜質
  • 用水噴潤
  • 切碎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佛手柑注意事項:

  1. 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佛手柑性偏寒涼,體質虛弱者服用後可能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
  2. 痢疾、氣虛者不宜服用:佛手柑具有下氣作用,痢疾患者或氣虛者服用後會加重病情。
  3. 腸胃功能較弱者慎用:佛手柑的揮發油成分可能會刺激腸胃,腸胃功能較弱者容易出現腹瀉等不適。
  4. 過量服用會傷胃:佛手柑中的揮發油成分過量服用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胃痛、噁心等症狀。
  5. 與某些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佛手柑中的呋喃香豆素成分可能會影響藥物代謝,與某些藥物(如華法林、環孢素)併用時可能增加藥物濃度,導致不良反應。

佛手柑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胰臟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肋間神經疼痛噁心反胃吞咽障礙咳嗽胸悶脹氣喘腹痛肺炎月經不調頭痛疼痛低血糖虛弱感冒低血壓厭食

佛手柑含有的化學成分


檸檬油素(Citropten (Limettin)), 檸檬苦素(Limonin), 鬧米林(Nomilin),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對-羥基苯丙烯酸(p-Hydroxyphenylpropeno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香葉木甙(Diosmin), 橙皮甙(Hesperid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