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紫珠的主治功效
中藥大葉紫珠主治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創傷出血;跌打腫腫;風濕痹痛
大葉紫珠為紫珠科植物大葉紫珠的根、莖、葉。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大葉紫珠味苦、辛,性平。歸肝、肺經。具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創傷出血、跌打腫腫、風濕痹痛。
現代研究表明,大葉紫珠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臨床應用
- 大葉紫珠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等。
- 大葉紫珠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腫痛、風濕痹痛等。
- 大葉紫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可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膿瘍、扁桃體炎等。
- 大葉紫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用於延緩衰老、抗腫瘤等。
- 大葉紫珠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可用於治療神經性疼痛、癌痛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每次3-6g,每日2次。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大葉紫珠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大葉紫珠有一定的毒性,孕婦慎用。
大葉紫珠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腎炎胃腸出血咳血牙齦出血吐血大便出血
大葉紫珠含有的化學成分
谷甾醇(Sitosterol), 木犀草素(Luteolin), 芹菜素(Apigenin), 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 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glucuronide), 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 熊果酸(ursolic acid), 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 山楂酸(Crategolic acid), 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 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 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 二十三烷酸乙酯(Ethyl tricosanoate), 大葉紫珠萜酮(Calliterpenone), 大葉紫珠萜酮單乙酸酯(Calliterpenone monoacetat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