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千斤拔根

大葉千斤拔根

DA YE QIAN JIN BA GEN

  • 性味:,
  • 寒熱指數:
    28
  • 英文名稱:
  • 別名:千斤紅,天根不倒
  •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葉千斤拔的根。秋季採收。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江西, 福建
  • 生長環境:草地, 灌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大葉千斤拔根的傳統功效


1. 保肝

大葉千斤拔根之保肝功效,從中醫觀點分析,其能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肝臟為將軍之官,惡熱喜涼,易受濕熱毒邪所傷。此藥藉其清解之力,能清除肝經之濕熱蘊毒,改善肝臟氣機鬱滯,使肝體得養、氣血調和。因此,其有助於減少肝細胞損傷,降低肝膽濕熱所致之轉氨酶升高,改善肝組織病理,並強化肝臟自身抗氧化與修復能力,符合肝主疏泄、藏血,防禦外邪侵擾之理。

2.

大葉千斤拔根,觀其水提液能顯著抑制小鼠角叉菜膠性足腫,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此作用可歸納於其「消腫」功效。足腫常因濕邪內蘊,氣機阻滯,或兼熱毒所致。故其抗炎之效,提示此藥材可能具清熱利濕之功,能化解濕熱阻滯經絡所致之紅腫熱痛。若其善走下肢,則亦有助於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緩解由風濕痺阻引發之肢體腫痛或筋骨不適。此類作用皆指向其能助益人體疏通氣血、排出濕邪,從而改善局部炎性狀態,使腫脹得消、疼痛緩解。

3. 活絡止痛

大葉千斤拔根,性微寒而味辛,歸肝、胃二經。其活絡止痛之功,得益於其辛散行氣的特性,能有效宣通經絡,疏散積聚於體內的瘀血與凝滯之氣。

此藥入肝經,深解肝鬱,因肝主筋、藏血,其作用在於活絡舒筋,化瘀通滯。對於跌打損傷、筋骨因此遭受瘀血阻礙所引起的疼痛,能發揮散瘀通絡之效,使氣血得以暢行,筋脈得以舒展,從根本上緩解疼痛之苦。

同時,大葉千斤拔根亦能入胃經,展現其行氣止痛之能。胃為陽明之府,主受納運化,若氣機不暢,則易生痞悶腹痛。此藥能理順胃腑氣機,消除氣滯所致的脹滿與疼痛,並輔助調理胃脘痞塞或因濕濁、氣機升降失調引起的腹痛吐瀉之症。透過流通胃腑之氣,使氣機條達,痛自可止。

總而言之,大葉千斤拔根透過其辛散通達之性,內外兼顧,上理肝經之瘀滯以利筋骨,下通胃經之氣機以止腹痛,共同作用以實現其活絡止痛之功效。

4. 強筋骨

大葉千斤拔根,味甘性溫。其甘味主於補益,能滋養氣血;溫性則善於溫散寒邪,通利經絡。從中醫角度而言,筋骨之健,有賴於脾胃化生之氣血充足,以為其提供源源不絕的濡養。千斤拔根正能健脾、補氣、益血,使「後天之本」強盛,氣血充沛,筋脈得養則柔韌有力,骨骼得充則堅實不脆。此外,其溫性兼具散寒除濕之功,寒濕之邪常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利,久則筋骨僵硬、痠痛痹弱。千斤拔根溫而散之,使氣血暢通,筋絡得以舒展活絡,如此方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強筋骨。筋骨乃人身之柱石,得其滋養與通暢,自能體泰安康。

5. 通經絡

大葉千斤拔根在中藥觀點中,其通經絡功效尤佳。通經絡即指疏通經脈,使氣血運行通暢。此藥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凡因跌撲碰撞等外傷造成經絡不通、瘀血阻滯而疼痛難忍者,大葉千斤拔根展現其顯著的通絡作用。它能直入病所,活絡經脈,消散瘀血。中醫認為氣滯血瘀是經絡不通主因,本品正對此解決。

配合補益氣血藥物同用時,大葉千斤拔根不僅能活血通經,更能兼顧氣血,使氣血運行更為順暢。如此,便能有效消腫止痛,並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全面發揮其通經絡、活血化瘀之效,使經脈氣血暢行無阻。

6. 祛風除濕

大葉千斤拔根於中醫學說中,被視為治療風濕之佳品。風濕乃太陽、少陽經絡之邪,其病機常與風寒濕侵襲有關。鑒於大葉千斤拔根味苦辛、性溫,入足太陽、少陽、肝、腎四經,其祛風除濕之效能得以深刻闡釋。

其味苦,苦能燥濕、除熱,有助化解滯留體內之濕邪。味辛,辛能發散風寒,可將侵襲經絡的風邪、寒邪外達,疏通氣機。其性溫,溫能溫經散寒、通絡,故能溫化凝滯的寒濕,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則不痛之效。

綜合其味性及歸經,大葉千斤拔根能強效祛風除濕,並兼具舒筋活絡之功。其入足太陽、少陽經,正是風濕病邪常犯之處,直達病灶。入肝、腎二經,肝主筋、腎主骨,或能兼顧肝腎虧虛導致的痹證,亦可強筋健骨,從根本上助益於風濕痹症之康復,使筋脈得養,氣血調暢,故能有效改善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腰膝疼痛等諸症。

7. 活血化瘀

大葉千斤拔根,味辛苦微溫,歸脾、肝、腎經。其辛味善行散,溫性助溫通血脈,有助於化解血脈凝滯。肝主藏血並司疏泄,為氣血運行之關鍵。此藥入肝經,能直接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瘀血狀況,如瘀血經閉、癥瘕腹痛及跌撲損傷等症。透過促進氣血流動,消散局部瘀積,疏通經絡,從根本上緩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腫脹及青紫。

大葉千斤拔根的古代典籍


大葉千斤拔根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大葉千斤拔根」的水提液展現顯著的抗氧化功效,其作用機制主要透過有效清除自由基,並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達成。現代藥理研究指出,此抗氧化活性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酚類化合物與類黃酮。酚類化合物具有強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同時,類黃酮作為另一類高效抗氧化劑,亦能捕捉過量的自由基,從而有效阻止脂質過氧化過程。此外,該植物根部水提液中還含有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其他天然抗氧化成分,這些成分協同作用,進一步強化其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的能力。

2. 降血脂

大葉千斤拔根水提液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顯著降血脂作用。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中,能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這暗示其活性成分可能透過調控脂質代謝路徑,例如抑制膽固醇或脂肪酸合成、促進脂質分解或排泄,從而改善脂質譜。LDL-C的降低尤為關鍵,因其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此功效使其潛力作為高血脂輔助治療備受關注。

3. 降血糖

大葉千斤拔根水提液具顯著降血糖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能有效降低四氧嘧啶誘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其降血糖作用機制多面向:首先,水提液能刺激胰島β細胞,促進胰島素釋放,直接調控血糖。其次,它能抑制肝臟糖原分解,從而減少肝糖輸出,降低血糖濃度。再者,大葉千斤拔根水提液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提升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使細胞更能有效利用胰島素。最終,它能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加速血糖的清除,共同達到穩定的降血糖效果。

4. 鎮痛

大葉千斤拔根水提液具顯著鎮痛功效。經實驗證實,其能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小鼠醋酸扭體反應,有效減少扭體次數並延長扭體潛伏期。此鎮痛機制可能涉及其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前列腺素E2是重要的炎症介質,參與疼痛信號傳導。透過下調前列腺素E2,大葉千斤拔根有望減緩炎症性疼痛。

5. 抗菌

大葉千斤拔根的水提液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抗菌潛力,印證了其在中醫藥典籍中「清熱解毒、止痢疾」的傳統功效。其抗菌活性尤為突出,對多種臨床常見的致病菌表現出廣譜抑制作用。

具體而言,研究顯示大葉千斤拔根能有效抑制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該菌常引起皮膚軟組織感染、敗血症等;同時,它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也具有強烈抑制作用,包括引起泌尿道感染、腸道感染及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導致嚴重院內感染及難治性感染的綠膿桿菌,以及引發細菌性痢疾的痢疾桿菌。這種對革蘭氏陽性與陰性菌的全面抑制能力,使其具備廣譜抗菌劑的潛力。

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大葉千斤拔根的抗菌作用可能歸因於其水提液中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這些成分,如類黃酮、萜類化合物或生物鹼等次級代謝產物,推測透過干擾細菌的細胞壁合成、細胞膜完整性、蛋白質合成或核酸複製等關鍵代謝途徑,進而抑制細菌生長或直接殺滅細菌。其作為天然來源的抗菌療法,為當前日益嚴峻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提供了替代或輔助的治療思路,具備進一步開發為新型抗菌藥物的科研價值。

大葉千斤拔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浸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葉千斤拔根注意事項重點

  1. 懷孕婦女禁用: 本草綱目記載,大葉千斤拔根有滑胎之效,孕婦服用恐造成流產。
  2. 哺乳期婦女慎用: 大葉千斤拔根藥性較強,可能會通過乳汁影響嬰兒健康。
  3. 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大葉千斤拔根含有較多的毒性物質,肝腎功能不全者服用後容易加重負擔。
  4. 中氣虛弱者慎用: 大葉千斤拔根藥性較寒涼,中氣虛弱者服用後容易出現泄瀉等問題。
  5. 不可長期服用: 大葉千斤拔根毒性較強,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蓄積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6. 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 大葉千斤拔根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或增加毒性。
  7. 服藥期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腸胃,加劇大葉千斤拔根引起的腹痛、噁心等症狀。

大葉千斤拔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男性勃起障礙咽喉痛張口或伸舌時,舌向一側偏斜損傷腹痛疼痛低血糖糖尿糖尿病痢疾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