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骨碎補

大葉骨碎補

DA YE GU SUI BU

  • 性味:,
  • 寒熱指數:
    5
  • 英文名稱:Davallia divaricata Bl. [D. formosana Hayata; D. orientalis C. Chr.]
  • 來源:為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的根莖。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一般4-8月挖取,去淨泥土,除去附葉,鮮用或曬乾,或蒸熟後曬乾,或再用火燎去毛茸。
  • 道地藥材:雲南, 福建, 廣西, 廣東, 海南, 臺灣
  • 生長環境:林中, 溝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大葉骨碎補的傳統功效


1. 祛風止痛

大葉骨碎補性溫味苦,溫能散寒,苦能燥濕,入藥以「祛風」為首,其祛風濕之效,能直達病所,驅除風邪外侵所致之經絡痹阻。風性善行多變,致痛遊走;濕性黏滯,與風結成風濕,則疼痛纏綿。此藥溫而能散風濕,使氣血暢達。其「舒筋活絡」則是止痛關鍵,通過活血化瘀,通利脈絡,解除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疼痛。故臨床多用於風濕骨痛、關節痺痛,以其能有效疏通經絡,祛除風邪濕邪,使痛點得以緩解。

2. 補腎壯骨

大葉骨碎補,味甘性溫,歸腎、肝二經,其核心功效聚焦於補腎壯骨。在中醫學理中,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與骨骼的生長、發育、修復息息相關。大葉骨碎補入腎經,能滋養腎精,充實骨髓,故能有效強化骨質,預防骨質疏鬆,並助骨折癒合。

同時,肝主筋,入肝經則能強筋壯腰,使筋骨相連,整體功能更為穩固。此藥亦兼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所致之筋骨痠痛,能通絡止痛,促進氣血循環,緩解不適。

《本草綱目》等古籍記載其能「補腎壯骨,強筋壯腰」,正闡明了其對骨骼、關節及腰部的全面效益。現代研究提及大葉骨碎補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從物質層面印證了古人對其補腎壯骨,促進骨骼健康的精闢認識,使傳統功效有了現代科學的佐證。故大葉骨碎補為固本強骨、輔助損傷復原之良藥。

3. 活血化瘀

大葉骨碎補,性味辛、苦,性微溫,入肝經,其活血化瘀之效深得傳統中醫藥理精髓。肝主疏泄,藏血,肝經瘀滯常致血脈不通,而本品辛能行散,苦能降泄,微溫之性則助溫通血脈,共奏化瘀通絡之功。

其獨特之處在於藥性溫和,活血而不傷正氣。相較於一些峻烈之活血化瘀藥,大葉骨碎補能緩和地推動血行,不致耗散氣血,此特性使其成為活血化瘀領域的佳品。更兼其能補益肝腎,寓補於行,在化解瘀滯的同時,亦能滋養肝腎之本,防範因活血而致虛,使氣血循環更為穩固持久。故無論是跌打損傷導致的局部瘀血腫痛,抑或婦科常見的月經不調、閉經等由瘀血阻滯引起的病症,大葉骨碎補皆能憑藉其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恢復氣血暢通,解除病痛。

4. 活絡止痛

大葉骨碎補,性味辛苦微寒,入肝經,直達筋骨關節。其活絡止痛之效,緣於辛能行散,苦能燥濕,得肝經所主,善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氣血運行暢阻,瘀阻得化則疼痛自消。肝主筋,筋得養則濡,此藥能舒筋活血,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所致之筋脈拘攣、關節不利、經絡阻滯之疼痛,作用尤為顯著。兼具補肝益腎之功,透過補益肝腎精血,強健筋骨,從根本上鞏固筋骨結構,改善筋骨失養所致之腰腿疼痛,使氣血流通無阻,痛楚得解。

5. 補腎

[大葉骨碎補]獨步補腎之功,可治腎虛腰痛、遺精盜汗,小腹冷痛,陽痿不舉,足膝痿軟,筋骨痠痛,心悸健忘之症。其性味甘溫,補腎益精,強筋壯骨,溫暖脾胃,行氣活血。

甘溫之性:滋補腎精、溫暖脾胃。

補腎益精:增強腎臟功能、促進生殖能力。

強筋壯骨:滋補骨骼、增強筋骨力量。

溫暖脾胃:溫暖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行氣活血:促進氣血運行、溫經通絡。

臨牀應用:

腎虛腰痛:滋補腎精、溫暖脾胃,緩解腎虛引起的腰痠背痛症狀。

遺精盜汗:滋補腎精、溫暖脾胃,緩解腎虛引起的遺精、盜汗症狀。

小腹冷痛:溫暖脾胃、行氣活血,緩解腎虛引起的小腹冷痛症狀。

陽痿不舉:溫暖脾胃、強筋壯骨,緩解腎虛引起的陽痿、不舉症狀。

足膝痿軟:溫暖脾胃、強筋壯骨,緩解腎虛引起的足膝痿軟症狀。

筋骨痠痛:溫暖脾胃、強筋壯骨,緩解腎虛引起的筋骨痠痛症狀。

心悸健忘:滋補腎精、溫暖脾胃,緩解腎虛引起的心悸、健忘症狀。

6. 補氣

大葉骨碎補之補氣功效,根植於其溫補升陽之性。其味苦辛,性溫,歸入脾、肺二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溫能助陽,辛能行氣,苦能燥濕堅陰。入脾經,則能溫煦脾陽,益氣健脾,助推脾土運化水濕,使氣機升降有度;入肺經,則能益氣補肺,協同脾氣升提清陽,改善肺氣虛弱所致之氣短乏力。其益氣昇提之力,旨在扶陽助氣,促使清陽之氣得以上升,氣血循行暢通,進而扶助一身之正氣。故對於脾虛氣弱所致之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常能發揮其溫補脾肺、益氣升陽之效。

7. 祛風除濕

大葉骨碎補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其「祛風除濕」功效,乃憑藉其辛溫之性。中醫理論認為,辛味具發散行氣之功,能助邪外出;溫性則可驅散寒凝、燥化濕邪。風濕痹痛、四肢痠痛、筋骨麻木等症狀,常由風、寒、濕三種病邪侵襲經絡、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大葉骨碎補透過其辛散之性,可發散皮表與經絡之風邪,緩解其流竄不定造成的疼痛;其溫性則能溫通經絡,驅除濕邪與寒邪,改善因濕邪膠著、寒邪收引所致的重困、痠痛及麻木不仁。此藥深入肝腎二經,肝主筋、腎主骨,故能針對筋骨病變,有效祛除侵襲筋骨的風寒濕邪,使氣血暢行,緩解痹痛。

大葉骨碎補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大葉骨碎補的止痛功效,在現代藥理學上可從多面向進行分析。其「活血通絡」作用,可理解為其有效成分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受損組織的微灌注,增加氧氣與營養物質供應,並加速代謝廢物的清除,從而緩解因缺血、瘀滯或炎症反應引起的疼痛。

「舒筋活血」則體現為其對肌肉的鬆弛與抗痙攣作用。這可能透過影響神經肌肉傳導或中樞神經系統的疼痛感知通路,進而降低肌肉張力、解除肌肉痙攣,特別對因勞損、創傷或炎症導致的肌肉骨骼疼痛具有緩解效果。

而「祛風除濕」所帶來的止痛效應,則主要指向其顯著的抗炎與免疫調節特性。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如黃酮類、三萜類等,可能透過抑制炎症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細胞因子TNF-α、IL-6等)的合成與釋放,或調控免疫細胞的活性,來減輕組織水腫與炎症反應,從根源上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炎症性或免疫介導的疼痛。此外,部分成分亦可能具有直接的中樞或周邊鎮痛作用,或有助於保護軟骨,進一步貢獻其止痛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葉骨碎補注意事項

  1. 孕婦不宜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導致流產。
  2. 經期女性慎服:同樣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會加重經血量。
  3. 脾胃虛弱者慎服:性味辛溫,脾胃虛寒者服用過多可能會加重腹瀉。
  4. 同時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服:大葉骨碎補具有活血作用,同時服用抗凝血藥物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
  5. 服用過量可引起毒性反應:大量服用或長期服用可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症狀。
  6. 陽虛體虛者慎服:此藥性偏溫熱,陽虛體虛者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心悸等症狀。
  7. 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合用時慎用: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
  8. 對大葉骨碎補過敏者禁用。

大葉骨碎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腰痛損傷心悸月經不調疼痛背痛肌肉痙攣遺精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大葉骨碎補含有的化學成分


骨碎補酸(Davallic acid), 何帕-21-烯(Hop-21-ene), 何帕-22(29)-烯(Hop-22(29)-ene), 新何帕-12-烯(Neohop-12-ene), 左旋-表兒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allopyranoside), 左旋兒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Catechin-3-O-β-D-allopyranoside), 左旋表兒茶精-3-O-β-D-(2"-O-香草酰)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2"-O-vanillyl)allopyranoside), 左旋表兒茶精-3-O-β-D-(3"-O-香草酰)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3"-O-vanillyl)allopyranoside), 原矢車菊素β-2,3"-O-D-β-吡喃阿洛糖甙(Procyanidin β-2,3"-O-β-D-allopyranoside), 表阿福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afzelechin-(4β→8)-epicatechin-3-O-β-D-allopyranoside), 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兒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catechin 3-O-β-D-allopyranoside), 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 原矢車菊素三聚物(Trimeric procyanidin), 4β-羧甲基-(-)-表兒茶精(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4β-羧甲基-(-)-表兒茶精甲酯(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methylester), 表兒茶精-(4β→8)-4β-羧甲基表兒茶精(Epicatechin-(4β→8)-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表兒茶精-(4β→6)-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6)-表兒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 左旋-表兒茶精-3-O-β-D-(2"-反式-桂皮酰基)-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2"-trans-cinnamoyl)-allopyranoside), 左旋-表兒茶精-3-O-β-D-(3"-反式-桂皮酰基)-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3"-trans-cinnamoyl)-allopyran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