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的傳統功效
1. 保肝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保肝作用,在體外實驗中,冬凌草水提取物能減輕四氯化碳、酒精等引起的肝損傷。其可能的機制包括:抗氧化、抗炎、抑制肝細胞凋亡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等。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還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腫瘤等作用,是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
2.
-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和山奈酚,已被證明具有抗炎活性。
- 冬凌草水提取物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抑制大鼠足腫、小鼠耳腫和棉球肉芽腫的能力,表明它具有顯著的抗炎效果。
- 冬凌草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抑制環氧合酶 (COX) 和 5-脂氧合酶 (5-LOX) 等炎症介質的活性有關。
冬凌草的現代功效
1. 其他功效
冬凌草甲素:
- 吸收與分布: 口服冬凌草甲素後,能迅速被吸收,5分鐘內即可在血液中檢測到,半小時達到血藥濃度高峰。靜脈注射後,冬凌草甲素迅速分布至各組織。給藥1小時後,膽囊、腸、肝、腎等組織中的放射性強度最高,肺、胃、脾、胰、胸腺及食道組織次之,肌肉、骨、腫瘤、心及腦組織最低。24小時後,肝、胰、胃及食道中仍有較高放射強度。
- 代謝與排泄: 主要通過尿液和大便排泄。口服給藥時,主要由糞便排出。大部分在給藥後8小時內排出。
- 藥代動力學特點:靜脈注射後,血藥濃度下降呈現雙相性,提示冬凌草甲素快速分布至各組織,但從組織中消除的速度較慢。
冬凌草乙素:
- 排泄: 小鼠靜脈注射冬凌草乙素後,24小時內,經尿液和糞便排泄的放射性佔總注射量的58.3%。
- 藥代動力學特點: 血藥濃度-時間曲線顯示,藥代動力學可能符合二室開放模型。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5%。
2. 抗炎鎮痛
現代藥理分析顯示,中藥冬凌草的煎劑及醇提取物對大鼠的棉球肉芽腫具有抑制作用。這表明冬凌草可能具備抗炎的藥理活性。
具體來說,棉球肉芽腫模型通常用於評估藥物的抗炎效果。棉球植入動物體內會誘發炎症反應,形成肉芽組織。如果冬凌草煎劑及醇提取物能夠抑制肉芽腫的形成,則說明其能夠干預炎症反應的某些環節。
更詳細的藥理機制可能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但需注意,參考文獻未明確提及):
- 抑制炎症介質的產生: 冬凌草可能通過抑制炎症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細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的產生或釋放,來達到抗炎效果。
- 影響炎症細胞的活性: 冬凌草可能影響炎症細胞(如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的募集、活化或功能,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 調節免疫反應: 冬凌草可能調節免疫系統的反應,抑制過度的免疫活化,從而緩解炎症。
要理解冬凌草更完整的抗炎鎮痛機制,還需要更多研究,例如:
- 確定具體活性成分: 辨識冬凌草中起抗炎作用的具體化學成分。
- 研究分子機制: 研究這些活性成分如何影響細胞內的信號通路和基因表達。
- 進行臨床試驗: 在人體試驗中驗證其抗炎鎮痛效果和安全性。
3. 抗腫瘤
冬凌草的抗腫瘤藥理作用體現在多個層面:
直接殺傷腫瘤細胞:
- 冬凌草甲素和乙素對人體肝癌細胞株 BEL-7402 和人體食管癌 109 細胞均表現出較強的殺傷作用,IC50 值均為 4mg/ml,其殺傷強度約為 5-氟脲嘧啶的二倍。
- 冬凌草甲素能夠降低 BEL-7402 細胞的生長密度,導致細胞出現空泡變性,降低分裂指數,使細胞核內染色質縮成小塊,並出現核固縮式裂解現象。
- 冬凌草甲素能抑制 BEL-7402 細胞的再繁殖能力。
- 離體實驗顯示,冬凌草甲素對人胃癌 (MGo80-3) 細胞系的殺傷作用呈現劑量、作用時間和細胞增殖狀態依賴性。對於指數期細胞,作用 1 小時和 24 小時的半數存活劑量 (D50) 分別為 31ug/ml 和 12ug/ml;對於坪期細胞,則分別為 80ug/ml 和 47ug/ml。
- 冬凌草甲素在高濃度(8ug/ml)時,可明顯抑制 3H-TdR 摻入 BEL-7402 細胞的 DNA 中。
體內抗腫瘤效果:
- 冬凌草煎劑灌胃對因甲基苄基亞硝胺誘導的大鼠食管上皮增生和癌變有抑制作用。
- 冬凌草甲素腹腔注射 10mg/kg 時,對艾氏腹水癌、肝癌、肉瘤 S180 腹水型及組織細胞肉瘤實體型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使動物生存期延長 100% 以上,並對上述腫瘤的瘤重抑制率在 40%~50% 之間。
- 冬凌草甲素與順氯氨鉑聯合使用,可明顯延長艾氏腹水癌和 S180 荷瘤小鼠的生存時間,生命延長率分別為 266.0% 和 121.2%。
- 冬凌草乙素按 10mg/kg 或 20mg/kg 腹腔注射時,對 S180、艾氏腹水癌及肝癌腹水型等均有明顯抗腫瘤作用,平均存活期延長 100%~200%,並可使部分動物長期存活,對 L615 白血病亦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抑制腫瘤細胞DNA合成:
- 冬凌草甲素對體外無細胞 DNA 合成亦有明顯抑製作用,且抑制效果隨藥物濃度增加而增強。藥物濃度為 10ug/ml 和 40ug/ml 時,其對 DNA 合成抑制率分別為 28% 和 40%。
- 腹腔注射甲素 (15mg/kg) 可明顯抑制小鼠 L1210 細胞中 3H-TdR 摻入 DNA,給藥後 3 小時及 6 小時的 DNA 合成抑制率最明顯,分別為對照組的 56% 和 55%。
- 甲素可能阻斷了脫核苷酸底物聚合形成 DNA 的過程,但不影響胸腺嘧啶核苷的磷酸化。
- 冬凌草甲素與博來霉素 A5 聯合應用,對小鼠體外 P388 白血病、艾氏腹水癌細胞 DNA 合成有明顯抑製作用。
- 甲素可能抑制腫瘤細胞 DNA 合成,導致抑制 S 期細胞進入 M 期,從而使癌細胞的增殖受到抑制。
對細胞週期動力學的影響:
- 冬凌草甲素對 ECA、L1210 等腫瘤細胞的“指數生長期”及“坪期”細胞均有明顯抑製作用,對細胞週期中各個時期(S 期,G1、G2 及 M 期細胞)和非週期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殺傷作用。冬凌草甲素可能為細胞週期非特異性藥物,但對指數生長期和週期中細胞的作用更強。
對 RNA 和蛋白質合成的影響:
- 甲素給藥 9 小時後,對 3H-UR 和 3H-Leu 摻入 RNA 和蛋白質的作用最明顯,提示其對 DNA 合成的抑制先於 RNA 和蛋白質。
- 甲素與博來霉素 A5 聯合應用時,對小鼠體外 P388 白血病、艾氏腹水癌細胞 RNA 和蛋白質合成沒有顯著影響。
4. 降血壓
-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如槲皮素和山奈酚,具有顯著的降血壓作用。
- 動物研究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可以降低大鼠的血壓,並能減少心率,改善心肌收縮力。
- 冬凌草還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高血壓症狀。
- 此外,冬凌草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5. 降血脂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功效。研究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可以顯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改善血脂譜,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6. 降血糖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對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動物實驗還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冬凌草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護胰臟細胞免受損傷,從而改善糖尿病症狀。
7. 抗氧化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研究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除活性,並且可以顯著提高體內SOD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此外,冬凌草還含有其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這些成分可以協同作用,增強冬凌草的抗氧化功效。
8. 解熱作用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可顯著降低大鼠熱板法引起的體溫升高。這可能是由於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能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抑制發熱反應。另外,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還具有抗炎作用,這也可能有助於其解熱作用。
9. 鎮痛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如異槲皮素和槲皮素,具有鎮痛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對小鼠扭體反應(乙酸引起的腹腔疼痛模型)和小鼠熱板法(熱痛模型)均有鎮痛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通過抑制環氧合酶活性,進而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從而發揮鎮痛作用。
10. 抗病毒
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冬凌草水提取物對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可以通過抑制病毒吸附、進入細胞和複製來發揮抗病毒作用。此外,冬凌草中的黃酮類成分還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抗病毒能力。
11. 抗菌
冬凌草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抗菌功效主要歸功於其含有的活性成分,特別是黃酮類和冬凌單醇類化合物。體外研究表明,冬凌草具有廣譜抗菌特性,能夠有效抑制多種常見致病菌的生長。
具體來說,冬凌草的水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冬凌單醇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甲型鏈球菌的抑菌濃度分別為1:128及1:256,且去除鞣酸不影響其抗菌活性,表明冬凌單醇是抗菌的主要成分之一。
冬凌草甲素對乙型及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雙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為1:25600 (39pg/ml);對金黃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的MIC為1:6400;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的MIC分別為1:1600和1:800。冬凌草乙素對白色葡萄球菌的MIC為1:51200,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為1:12800;對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1:6400;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的MIC分別為1:3200; 1:3200和1:1600。 這些數據清晰地展示了冬凌草甲素和乙素對不同細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它們在不同濃度下的抑制效果。
這些抗菌作用與冬凌草的清熱解毒功效以及抗炎作用相關,使其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冬凌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冬凌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檸檬烯(limonene), 對-聚傘花素(p-cymene), 壬醛(nonanal), 癸醛(capric aldehyde), β-欖香烯(β-Elemene), 棕櫚酸(Palmitic acid), 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 A (oridonin)), 冬凌草乙素(rubescensin B (ponicidin)), α-香樹脂醇(α-Amyrin), 盧氏冬凌草甲素(ludongnin A), 魯山冬凌草甲素(lushanrubescensin A), 熊果酸(ursolic acid), 信陽冬凌草甲素(xindongnin A), 信陽冬凌草乙素(xindongnin B), 魯山冬凌草乙素(lushanrubescensin B), 魯山冬凌草丙素(lushanrubescensin C), 魯山冬凌草丁素(lushanrubescensin D), 貴州冬凌草素(guidongnin),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 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 線薊素(circili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