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Brassica caulorapa Pasq.
- 別名:玉頭,甘藍,茄連,芥蘭頭,玉蔓青,苤藍,香爐菜,撇藍
- 藥品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球莖甘藍的球莖、葉片和種子。採收和儲藏:4-7月播種者,夏、秋季採,9月播種者,冬、春季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擘藍的傳統功效
1. 解毒
「擘藍」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瘡毒、大腸下血等症。其解毒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細菌生長、清除自由基、增強機體免疫力等途徑實現的。此外,擘藍還含有抗氧化成分,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需要注意的是,擘藍性寒,服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以免損傷脾胃。
2. 健脾利濕
擘藍健脾利濕功效分析:
- 健脾益氣:擘藍含有揮發油、有機酸等成分,能增強脾胃功能,健運脾陽,益氣生津。
- 利水消腫:擘藍能促進水液代謝,利尿消腫,緩解水腫、腹脹等症狀。
- 臨牀應用:擘藍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水腫、小便淋濁等症。此外,它還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
- 注意事項:擘藍性寒,脾胃虛寒者慎服。
擘藍的古代典籍
- 《 本草綱目》:
「擘藍」一詞最早出現在《滇南本草》中,當時稱為「苤藍」。在《農政全書》中,有關「芥藍」的描述提到,通常食用根部的蔬菜,例如芥菜、蘿蔔和蔓菁等,其根部都埋藏於土中;然而擘藍卻不同,它的球狀根部露在土壤表面,這點十分獨特。從這些描述來看,擘藍與球莖甘藍的特徵相符。
《綱目拾遺》在「茄連」條目下引用了《延綏鎮志》的記載:擘藍的葉子形狀類似蘭草,但更為肥厚,栽植在田壟間,根部圓大,類似葵花,露出地面,開黃色花朵,在京城被稱為「撇蘭」。這一描述也與擘藍相吻合。
在《植物名實圖考》中,「甘藍」條目提及:根據《農政全書》的記載,北方人將擘藍稱為「擘藍」。實際上,這就是今日北方所說的「撇藍」,其體積龐大,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十數斤。擘藍既可生食,也可用醬料拌食,但不太適合烹調。
- 《 本草綱目拾遺》:《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於中藥「擘藍」的解釋,原名為「苤藍」,首見於《滇南本草》。根據《農政全書》中對「芥藍」的描述,它指出一般食用根部的蔬菜,如芥菜、蘿蔔和蔓菁等,其主要部分多藏於土中,但擘藍的球莖卻露在地面之上,這點顯得獨特。所描述的特徵與球莖甘藍極為相似。
《綱目拾遺》中「茄連」一節,引用了《延綏鎮志》的記載,描述擘藍的葉子形狀類似蘭草,且更為肥厚,種植於田間地頭,根部圓大類似葵花,並且突出於土表之外,開出黃色花朵,在京城被稱為「撇蘭」,其描述也與擘藍相吻合。
《植物名實圖考》中在「甘藍」一節中提及,《農政全書》中北方人稱之為「擘藍」。實際上,擘藍就是現在北方所說的「撇藍」,有的甚至可以長到十數斤重,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用醬油拌食,但不太適合烹調食用。
擘藍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