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山紅的主治功效
中藥遍山紅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主濕熱瀉痢;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產後紅崩;帶下;瘡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遍山紅,為豆科植物遍山紅的根。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熱瀉痢;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產後紅崩;帶下;瘡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1.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歸肝、腎經。
2.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
3. 主治
主濕熱瀉痢;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產後紅崩;帶下;瘡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5.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
6. 現代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遍山紅具有抗菌、抗炎、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凝血、鎮痛、鎮靜、解熱、利尿、保肝、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
7. 臨床應用
遍山紅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瀉痢、吐血、尿血、月經過多、產後紅崩、帶下、瘡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等。常用於配伍黃連、黃芩、白朮等藥物治療濕熱瀉痢;配伍白茅根、地榆、丹皮等藥物治療吐血、尿血;配伍益母草、香附等藥物治療月經過多、產後紅崩;配伍蒲公英、金銀花等藥物治療帶下;配伍金銀花、紫花地丁等藥物治療瘡腫;配伍乳香、沒藥等藥物治療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8. 中藥配伍
遍山紅常與黃連、黃芩、白朮等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效;與白茅根、地榆、丹皮等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涼血止血之功效;與益母草、香附等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活血調經之功效;與蒲公英、金銀花等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與乳香、沒藥等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活血止痛、消腫散瘀之功效。
9.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
10. 參考文獻
- 《中華本草》
- 《中國藥典》
- 《中藥大辭典》
- 《中藥學》
- 《中藥藥理學》
- 《中藥臨床應用學》
- 《中藥製劑學》
- 《中藥炮製學》
- 《中藥鑑定學》
- 《中藥化學》
- 《中藥生物學》
- 《中藥毒理學》
- 《中藥臨床研究》
- 《中藥新藥研究》
- 《中藥臨床應用研究》
- 《中藥現代化研究》
- 《中藥現代研究進展》
- 《中藥現代研究叢書》
- 《中藥現代研究文獻索引》
- 《中藥現代研究資料庫》
- 《中藥現代研究專著》
- 《中藥現代研究論文集》
- 《中藥現代研究會議
遍山紅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遍山紅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