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檀根

白檀根

BAI TAN GEN

    • 英文名稱:
    • 別名:蛤蟆涎,砒霜子
    • 藥品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19-10-26

    白檀根的主治功效


    中藥白檀根主治《浙江中藥資源錄》:"散風解毒,並治腹內瘤腫。"

    白檀根,為檀香科植物白檀Santalum album L.的根。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中國雲南、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散風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瘰癘,瘡癤腫毒。

    1.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肺、肝經。

    2. 功效

    散風解毒,消腫止痛。

    3. 主治

    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瘰癘,瘡癤腫毒。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或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5. 現代研究

    白檀根含有檀香醇、檀香酸、檀香醛、檀香醚、檀香酮、檀香酯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6. 注意事項

    白檀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1. 參考文獻

    2. 《中華本草》

    3. 《中國藥典》

    4.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5. 《中藥大辭典》

    6. 《中藥化學成分手冊》

    7. 《中藥藥理學》

    8. 《中藥臨牀應用學》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