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Bunge Auriculate Root, Root Of Bunge Auriculate
- 別名:白何首烏,和尚烏,隔山撬,野蕃薯,張果老,山花旗,泰山何首烏,泰山白首烏,一腫三消,隔山消,白木香,白何烏,和平參
- 藥品來源:為蘿藦科植物牛皮消和戟葉牛皮消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2.Cynanchum bungei Decne採收和儲藏:早春幼苗未萌發前,或11月採收,以早春採收最好。採收時,不要損傷塊根。挖出後洗淨泥土,除去殘莖和鬚根,曬乾,或切片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遼寧, 山東, 河南, 江蘇, 貴州, 台灣,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內蒙古, 蒙古
- 生長環境:潮濕, 溝邊, 山坡, 河流, 路旁, 灌叢, 石縫, 水溝邊, 牆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白首烏的主治功效
中藥白首烏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主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慾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常用功效與現代研究
- 補肝腎:白首烏有補益肝腎的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等症。現代研究表明,白首烏含有豐富的生物鹼、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勞、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等作用,可改善肝腎功能,增強免疫力。
- 強筋骨:白首烏有強筋骨的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腿疼痛等症。現代研究表明,白首烏中的生物鹼具有抗炎、鎮痛、抗骨質疏鬆等作用,可緩解關節疼痛,增強骨骼強度。
- 益精血:白首烏有益精血的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精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現代研究表明,白首烏中的多糖具有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的作用,可改善貧血癥狀,提高免疫力。
- 健脾消食:白首烏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現代研究表明,白首烏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改善腸道菌羣,促進消化吸收。
- 解毒療瘡:白首烏有解毒療瘡的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瘡癰腫痛、毒蛇咬傷等症。現代研究表明,白首烏中的生物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腫瘤等作用,可抑制細菌、病毒的繁殖,促進傷口癒合。
白首烏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研末,每次1-3g;或浸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白首烏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 白首烏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 白首烏與藜蘆、甘遂、大戟等有毒中藥同用,可增強毒性。
- 白首烏與人參、黃芪等補益藥同用,可增強補益作用。
- 白首烏與西藥降血糖藥同用,可降低血糖水平。
- 白首烏與西藥抗凝血藥同用,可增加出血風險。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兒童、年老體弱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服用白首烏期間,應避免飲酒。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物,應諮詢醫生或藥師後再服用白首烏。
白首烏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皮膚搔癢鬚髮早白心悸貧血痔瘡遺精耳鳴
白首烏含有的化學成分
天冬氨酸(asparticacid), 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