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Greater Celandine Herb, Herb Of Greater Celandine
- 別名:地黃連,黃湯子,斷腸草,八步緊,雄黃草,土黃連,胡黃連,山西瓜,山黃連,小野人血草,牛金花,假黃連,小黃連
- 藥品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lidonium majus L.[C.majus L.var.grandiflorum DC.]採收和儲藏:盛花期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貯放於通風乾燥處。亦可鮮用。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四川, 西北地區, 江蘇, 江西,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草地, 溝邊, 草叢, 山谷, 水溝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19-10-26
白屈菜的主治功效
中藥白屈菜主治鎮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腸炎;痢疾;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咳嗽;黃疸;水腫;腹水;疥癬瘡腫;蛇蟲咬傷。
常用功效與現代研究
- 鎮病:白屈菜有鎮靜、催眠、抗焦慮作用。
- 止咳:白屈菜有鎮咳、祛痰作用。
- 利尿:白屈菜有利尿作用。
- 解毒:白屈菜有解毒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白屈菜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腫瘤、鎮痛、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凝血、免疫調節、鎮靜催眠、抗焦慮、抗抑鬱、抗驚厥、抗癲癇、抗精神分裂、抗帕金森、抗艾滋病、抗癌、抗腫瘤、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美容養顏等多種藥理作用。
白屈菜的副作用:
白屈菜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服用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心悸、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等。
因此,白屈菜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白屈菜的食用方法
白屈菜可用作食材,可涼拌、炒食、做湯等。
白屈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研粉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屈菜的藥用方法
白屈菜可入藥,可煎湯、泡酒、外用等。
白屈菜的禁忌:
白屈菜有一定的毒性,過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因此,白屈菜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白屈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胰臟炎腳氣病心內膜炎胃潰瘍慢性肝硬化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肺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腹水咳嗽全身性水腫皮膚顏色發黃腹痛痢疾黃疸疥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