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辣蓼

白辣蓼

BAI LA LIAO

  • 英文名稱:
  • 別名:馬蓼,蓼子草,假長尾葉蓼,山蓼,假長尾蓼
  • 藥品來源:為蓼科植物長鬃蓼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採收,晾乾。
  • 道地藥材:陝西, 雲南, 湖北, 貴州, 湖南, 河南, 華東
  • 生長環境:草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白辣蓼的傳統功效


1. 利尿

白辣蓼的利尿功效可能歸因於其所含有的黃酮類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和利尿作用。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增加腎臟血流量,促進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從而增加尿液的排出量。此外,黃酮類化合物還可以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ACE) 的活性,降低血壓,從而增加腎臟的血流量,促進利尿。

2.

白辣蓼的根、莖、葉均含有黃酮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已被證實能夠抑制大鼠的急性炎症模型。此外,白辣蓼的部分提取物也能夠抑制某些炎症介質的產生,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因此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白辣蓼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抗氧化活性有關,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防止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白辣蓼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白辣蓼的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其機制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 抗氧化作用:黃酮類成分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從而抑制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2. 抗增殖作用:黃酮類成分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使其生長速度減緩,甚至停止生長。
  3. 促進凋亡作用:黃酮類成分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其自行死亡。
  4. 抗血管生成作用:黃酮類成分能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從而切斷腫瘤的營養供應,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2. 降血脂

白辣蓼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降血脂作用,可以降低大鼠體內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改善大鼠的高脂血症。此外,白辣蓼中的黃酮類成分還可以降低大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3. 降血糖

白辣蓼的降血糖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黃酮類成分有關。黃酮類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胰島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從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白辣蓼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抑制葡萄糖吸收或促進葡萄糖利用的作用,也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白辣蓼的降血糖作用雖然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其具體療效和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在使用白辣蓼或其他草藥治療糖尿病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並密切監測血糖水平,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4. 解熱

白辣蓼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解熱作用,能抑制大鼠熱板法的疼痛反應。黃酮類成分是一類天然產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藥理活性。白辣蓼黃酮類成分的解熱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實現的。此外,白辣蓼中還含有其他成分,如揮發油、生物鹼等,這些成分也可能具有解熱作用。

5. 鎮痛

鎮痛作用:白辣蓼的根、莖、葉均含有黃酮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具有鎮痛作用,對小鼠的扭體反應有抑制作用。黃酮類化合物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從而發揮鎮痛作用。白辣蓼的鎮痛作用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

6. 抗病毒

白辣蓼的抗病毒功能與其所含的黃酮類成分密切相關。黃酮類化合物是一大類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研究表明,它們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種藥理活性。其中,黃酮類化合物對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它們可以通過抑制病毒的複製、吸附和侵入等途徑來發揮抗病毒作用。

7. 抗菌

白辣蓼的抗菌功能功效:

廣譜抗菌:白辣蓼揮發油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綠膿桿菌)。

抑製結核桿菌:白辣蓼揮發油對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這使其成為潛在的抗結核藥物。

白辣蓼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甲狀腺腫痰核流注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