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roton tiglium L.
Croton Leaf
- 別名:大葉雙眼龍葉,雙眼龍葉
-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葉。採收和儲藏:隨採隨用,或採後曬乾用。
- 道地藥材:湖北, 福建, 湖南, 廣西, 廣東
- 生長環境:山野, 丘陵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巴豆葉的傳統功效
1. 殺蟲解毒
巴豆葉具有殺蟲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殺滅多種寄生蟲和細菌。在中醫上,巴豆葉常被用於治療瘧疾、瘡癬、蛇傷等症狀。
巴豆葉中含有巴豆油脂,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功效。巴豆油脂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並能殺滅多種寄生蟲,如蛔蟲、蟯蟲、鉤蟲等。此外,巴豆葉中的酚類化合物也具有殺菌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多種病原菌的生長。
2. 祛風活血
巴豆葉祛風活血的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有的揮發油、生物鹼和鞣質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此外,巴豆葉還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可以幫助減輕疼痛和炎症。
巴豆葉的古代典籍
- 《 嶺南採藥錄》:根據中醫古書《嶺南採藥錄》的記載,巴豆葉可以應用於治療多種皮膚病變。具體來說,它可用來處理那些難纏的惡性瘡口,以及由痰濕凝結形成的腫塊(痰核)。此外,對於常見的皮膚問題,如瘡癬(一種慢性皮膚病)和疥癩(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皮膚病),巴豆葉也被認為有其療效。
在這本書中,巴豆葉被視作一種對抗各種皮膚疾病的有力工具,涵蓋了從嚴重的瘡口到常見的皮膚感染。透過巴豆葉的使用,古人試圖解決這些皮膚問題,展現出中醫在處理疾病時的獨特智慧與經驗。
- 《 南寧市藥物志》:根據《南寧市藥物志》的記載,巴豆葉在傳統中醫學裡被用來處理兩種情況:
1. 治療蛇咬傷:當遭受蛇咬後,巴豆葉可以用作一種治療手段,可能因其具有某些解毒或是抗炎的特性。
2. 調理跌打損傷:對於因跌倒、撞擊等外力造成的身體損傷,巴豆葉也被認為有幫助。這可能因為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的癒合。
巴豆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研末酒衝,或膠囊裝,0.03-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浸酒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巴豆葉有毒,內服不可過量,外用時也要注意濃度。巴豆葉對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有毒,不宜使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