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傳統功效
1. 活血行瘀
中醫學認為,蟹肉之所以具備活血行瘀之效,源於其獨特之性味歸經。蟹肉性寒,味鹹,歸肝、胃二經。其寒涼之性,有助於清解體內鬱熱,尤其對於因熱邪或跌打損傷所致之血瘀症,能有效緩解局部紅腫熱痛。味鹹則具軟堅散結之功,此特性在中醫裡常應用於消散體內積聚之硬塊與腫物,幫助分解凝滯的瘀血,促其消散。更為關鍵的是,蟹肉入肝經。肝主藏血,司疏泄,主管全身氣機與血液之運行。血脈瘀阻多與肝失疏泄緊密相關。蟹肉透過歸肝經,能協同肝臟恢復其疏泄功能,使氣血暢達,瘀滯得以消解。故其能廣泛應用於跌打損傷、筋骨折斷、血瘀腫痛等因血瘀所致之症狀,達到通絡止痛之效。
2. 清熱
蟹在傳統中醫學觀點中,主要具清熱之效。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涼血,對於體內熱盛表現具有良好助益。特別是夏季暑熱所致的煩躁、口渴等症狀,蟹能有效清解,並有助於排出體內熱毒,緩解各類熱症。此外,蟹肉亦能利濕退黃,其豐富的水分亦能滋陰潤燥,補充體液,進一步輔助其清熱功效。
蟹的現代功效
1. 改善消化系統
蟹在促進消化系統健康方面,展現多面向的藥理潛力。蟹肉富含天然膳食纖維與纖維素,這些成分能有效刺激腸道壁,促進規律的蠕動,從而增強食物在消化道的傳輸效率,顯著有助於預防便秘並加速消化過程。
其獨特的組成部分更強化了消化功能。蟹黃蘊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必需氨基酸,這些都是生成消化酶和消化液的關鍵物質,能有效促進胃液、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進一步分解食物,提升消化吸收效率;同時,其亦協同增強胃腸道的蠕動動力。蟹膏則因其豐厚的脂肪含量,能為腸道提供天然的潤滑作用,尤其對於緩解腸道乾燥引起的便秘症狀具有實質助益。
此外,蟹腳中豐富的維生素B1,被證實對於維持正常的胃腸蠕動和啟動消化腺體分泌有著積極影響。即使是不常食用的蟹殼,其富含的鈣質在某些情況下能發揮中和胃酸的作用,有助於減輕胃部灼熱感或胃痛,間接維護消化道的舒適與健康。總體而言,蟹的各個部位透過不同的生物活性成分,巧妙地協同作用,為改善消化系統功能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2. 保護心臟健康
蟹肉對心臟健康的藥理功效,主要源於其豐富的營養成分。首先,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這類脂肪酸在體內扮演著關鍵角色,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進而顯著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與累積,有效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風險。
尤為重要的是,蟹肉蘊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這是一組對心血管系統極為有益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研究證明,Omega-3脂肪酸能多方面促進心臟健康:它有效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擔;同時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水平,此為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子;此外,它還能抑制血小板過度凝結,從而減少血管栓塞的可能性,對預防心臟病發作至關重要。
蟹肉中的蝦青素,作為一種強效的天然類胡蘿蔔素,展現出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它能中和自由基,保護心臟細胞和血管內皮免受氧化應激損傷,維持心肌細胞的完整性與功能,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食用蟹肉亦能促進體內高密度脂蛋白(HDL,即俗稱的「好膽固醇」)的含量提升。HDL有助於將血管壁上的多餘膽固醇運回肝臟處理,起到「清道夫」的作用,進一步降低心臟病的威脅。
此外,蟹肉也是鉀的重要來源。鉀是一種必需礦物質,對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至關重要。它透過平衡體內的鈉水平,幫助放鬆血管壁,從而降低血壓,對整體心臟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綜合來看,蟹肉透過多重機制,為心血管系統提供全面保護。
3. 促進骨骼健康
蟹,作為一種海洋食材,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對促進骨骼健康具有顯著的藥理效益。首要,蟹肉富含鈣、磷及鎂等多種關鍵礦物質。鈣作為骨骼中最豐沛的礦物質,對於骨骼的生長、發育與維持強度至關重要。磷是骨骼的重要結構組成,它能協同鈣的吸收,進而提升骨骼的硬度。鎂雖為第三大礦物質,但在骨骼的生長、發展與強化方面亦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此外,蟹肉中含有的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與軟骨素(Chondroitin)成分,對關節健康具雙重益處。它們不僅有助於緩解關節的炎症反應,更能促進軟骨組織的生長與修復,間接支持骨骼結構的穩定性。軟骨的健康與完整是維持關節靈活性和緩衝能力的關鍵,有利於減少骨骼間的磨損。
再者,蟹肉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其抗炎特性對骨骼健康亦構成正面影響。透過減少體內炎症反應,Omega-3能為骨骼創建一個更健康的微環境,有助於維持骨骼機能與密度。這些綜合性的礦物質、關節支持成分及抗炎脂肪酸,共同賦予蟹肉在促進骨骼強健與維護骨骼密度方面的潛在藥理功效。
4. 改善大腦功能
蟹肉作為一種富有營養的食材,其對大腦功能的提升具有顯著的藥理效益。首先,蟹肉富含磷、銅、鋅以及維生素B12等多種對於維持大腦正常發育和神經功能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蟹肉含有高濃度的Omega-3脂肪酸,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這些關鍵脂肪酸是大腦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有助於支持腦部結構的穩固及功能的優化,對於大腦的整體發育與運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外,蟹肉中豐富的牛磺酸能夠有效促進神經元的生長與發育,並強化神經元間的訊息傳遞與溝通效率,確保大腦神經網路的順暢運作。同時,蟹肉所含的富硒蛋白和蝦青素則具備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腦細胞免受氧化壓力的損害,從而減緩大腦細胞的老化進程與潛在退化。
綜合這些寶貴的營養成分,蟹肉對於改善個體的記憶力與學習能力具有顯著助益,尤其對於中老年群體或有認知功能下降疑慮的人而言,其正面影響尤為突出。長期攝取蟹肉中的活性成分,亦有助於延緩大腦生理性衰老的進程,進一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
5. 提升免疫力
蟹肉在提升免疫力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功效,其富含多種關鍵營養素,共同協同作用以增強機體抵禦能力。
首先,蟹肉是優質蛋白質的豐富來源。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與抗體的基石,充足攝取能有效支持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等免疫大軍的生成與功能,進而提升人體對抗病原體侵襲的防線。
其次,蟹肉中包含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E、硒和鋅等本身亦具抗氧化特性。這些化合物能有效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減少因氧化壓力對細胞造成的損害,特別是保護免疫細胞的完整性與活性,確保其能高效執行識別及清除病原體的任務。此機制直接穩固了免疫系統的細胞防禦能力。
再者,微量礦物質鋅和硒在免疫調節中扮演核心角色。鋅是三百多種酶的輔助因子,對免疫細胞,特別是T細胞的成熟、分化及功能發揮至關重要,影響細胞介導免疫反應與信號傳導。硒則能參與麩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活性,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害,並調節免疫和炎症反應,被視為維持免疫系統健康的關鍵元素。兩者協同作用,顯著提升免疫系統的整體效益與反應能力。
最後,蟹肉所含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作為重要的維生素,其協同作用進一步強化免疫力。維生素C不僅直接參與白血球的產生與功能,還能促進干擾素的合成,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而維生素E能保護細胞膜,並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皆有正面影響。綜合而言,蟹肉透過多元營養成分的協奏,為提升整體免疫功能提供了堅實的藥理基礎。
6. 豐富的蛋白質
蟹肉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其豐富的蛋白質含量為人體生理機能提供多重藥理助益。首先,蟹肉中的蛋白質是肌肉生長與修復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它提供肌肉組織所需的胺基酸,支持受損肌肉纖維的再生,並促進新肌肉的合成,對於運動員、病後恢復者及維持日常體能者,皆有助於強化肌力與加速復原進程。
其次,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系統的基石。攝取蟹肉中的優質蛋白質,能有效支持抗體與免疫細胞的生成,從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築起對抗病毒與細菌侵襲的防線,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維護整體健康。
再者,蛋白質在細胞再生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蟹肉所含的蛋白質是細胞分裂、生長與組織修復的必要物質,有助於受損組織的重建,加速傷口癒合,維持器官運作的正常性,使身體機能保持活力。
此外,蛋白質具有顯著的飽腹感。蟹肉中的蛋白質能延長胃排空時間,有效抑制飢餓感,有助於控制總體熱量攝入,對於體重管理及預防過度飲食具有積極作用。
最後,蛋白質對於維持體液平衡至關重要。其在血液中形成膠體滲透壓,調控水分在細胞內外的分布,防止脫水,確保生理運作的穩定性,全面支持身體的健康循環。
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燒存性研末,或入丸劑,5-10g。外用:適量,鮮口搗敷;或絞汁滴耳;焙乾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蟹藥注意重點:
- 脾胃虛寒、外邪未清者慎服:蟹性寒涼,脾胃虛寒者容易腹瀉。
- 有宿患風痰者慎服:蟹性動風,風痰患者食用可能加重病情。
- 不可與紅柿同食:紅柿性溫,與蟹同食會產生化學反應,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
- 不可與荊芥同食:荊芥性辛溫,與蟹同食會引起霍亂、動風。
- 中氣虛寒者忌用:蟹性寒涼,中氣虛寒者食用後可能加重虛寒症狀。
- 時感末清者忌用:蟹性寒涼,時感末清者食用後可能加重外邪侵襲。
- 痰嗽便洩者忌用:蟹性寒涼,痰嗽便洩者食用後可能加重痰濕、腹瀉。
- 跌打損傷、血熱瘀滯者宜用:蟹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對跌打損傷、血熱瘀滯有益。
- 血因寒凝結者忌用:蟹性寒涼,血因寒凝結者食用後可能加重寒凝。
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蟹含有的化學成分
水分(Water),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灰分(Ash),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維生素A(Vitamin A), 硫胺素(Thiamine), 核黃素(Riboflavin), 煙酸(Nicotinic acid), 膽固醇(Cholesterol), 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ATPase)), α-胡蘿蔔素(α-Carotene), 葉黃素(lutein), 蝦黃質(Astaxanthin), 穀氨酸(glutamic acid), 甘氨酸(Glycine), 脯氨酸(Proline), 組氨酸(Histidine), 精氨酸(Arginine), 酰基輔酶A脫氫酶(Acyl-CoA dehydrogenase), 磷脂(Phospholipid), 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環磷酸腺苷依賴性蛋白激酶(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多巴胺(dopamine),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Na⁺-K⁺-ATP酶(Na⁺-K⁺-ATPase), 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多巴(Dopa),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胱氨酸(Cystine), 亮氨酸(Leucine), 賴氨酸(Lysine), 蛋氨酸(Methion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絲氨酸(serine), 牛磺酸(Taurine), 色氨酸(Tryptophan), 酪氨酸(tyrosine), 纈氨酸(Valine), 丙氨酸(Alanine), 海藻糖(Mycose), 乳糖(Lactose), 麥芽糖(Maltose), 半乳糖(Galactose),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巖藻糖(Fucose), 氨基糖(Aminosugar), 低聚糖(Oligose), 葡萄糖6-磷酸酯(Glucose 6-phosphate), 果糖6-磷酸酯(Fructose 6-phosphate), 枸櫞酸(citric acid), 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 乳酸(Lactic acid), 蘋果酸(Malic acid), 丙酮酸(pyruv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甲酸(formic acid), 乙酸(acetic acid), 丙酸(Propionic acid), 丁酸(Butyric acid), β-羥基酰基輔酶A脫氫酶(β-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β-乙酰輔酶A硫解酶(β-Actoacetyl-CoA thiolase), 去飽和酶(Desaturase), 甘油磷酰膽鹼(Glyceryl phosphoryl choline), 縮醛(Acetal), 膽甾醇(Chole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總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s),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磷脂酰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 視紫紅質(Rhodopsin), 糖類(Sugars), 無機物(Minerals)
討論留言
載入中...